11月21日發生的黑龍江省鶴崗市新興煤礦事故,截至22日15時,死亡人數已升至87人,尚有21人下落不明,事故原因初步確認為瓦斯突出。大礦難警示大企業要堵塞安全生產的“致命漏洞”。
作為一家現有職工8萬多人、技術人員1300多人的現代化企業,新興煤礦發生這樣慘痛的礦難,教訓深刻。
礦難發生前,總會有一些“征兆”。在安全工程科學研究中,有一條“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要消除一起嚴重事故,必須提前防控1000起事故隱患。
我國煤礦安全規程明確了瓦斯抽采基本指標和礦井通風技術條件等20多項行業安全標準。實踐也證明,在現有技術裝備條件下,只要工作扎實、管理到位,瓦斯事故是可以有效預防和避免的。
煤礦死亡人數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不斷發生,暴露了一些煤炭企業安全生產責任不落實、監管不嚴、投入不足、培訓跟不上等原因。同時,這也是我國煤炭行業長期負重爬坡,各種矛盾不斷積累的結果。
排查不仔細,檢查不過細,安全生產只做表面文章,“致命漏洞”就會形成。“以人為本”不應只是掛在嘴上和印在文件上,而是一項應當認真踐行的長期的工作。如果安全生產只是“走過場”,便會成為災難發生的“導火索”。
生產的背后,無不隱藏著安全隱患。稍有松懈,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就會受到威脅,就極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這一起特大礦難用血淋淋的事實,再一次敲響了安全生產的警鐘。事實反復告訴人們,要堵塞安全生產的致命漏洞,“防患于未然”是一條真理。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班組安全管理是根本
下一篇:歲末沖刺須唱好“安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