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發展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前提和基礎,是保持經濟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需要;良好的安全發展環境,是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安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安全問題”,本文就安全發展中的不安全問題及其對策談幾點看法。
安全發展中存在的不安全問題
1、部分企業主對安全生產不重視,主體責任不落實。部分企業主往往把生產安全與經濟效益看成是一對矛盾,既不重視安全生產投入,又缺乏對從業人員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訓。有的企業安全生產條件極差,且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工人長期在惡劣、危險的生產環境中作業。有的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或趕時間、趕進度,強令工人加班加點,從事超強度勞動。
2、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安全生產保障程度低。很多企業處于資本積累階段,安全投入得不到保障。由于安全投入不足,致使事故隱患叢生。有許多企業設備陳舊、缺乏安全設施,有的企業還使用著淘汰的設備;有的企業電力線路接線不規范,電線破損老化,設備接地或接零不符合要求。
3、管理落后,基礎工作薄弱。一些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上不健全,機構和人員不落實,存在無人管、不會管和管不好的問題。
4、從業人員素質低,缺乏安全生產意識。近幾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民營經濟的不斷壯大,大批農村勞動力和外來務工人員涌入企業,這些人員存在嚴重的不足:一是文體素質低下,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差;二是自身安全意識差,從未經過較為系統的工業化生產知識培訓教育,尤其未經過安全生產理論和操作培訓或訓練,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操作規程、強令冒險作業、擅自盲目蠻干等現象時有發生;三是上崗前不具備安全技術素質,對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勞動衛生條件、工藝裝備水平、安全防護設施等知之甚少,勞動技能低下,他們往往是事故的受害者,也是各類事故的肇事者。從我們德城區近幾年發生的事故來看,大多數是農民工和外來務工人員。
4、隱患整改不力。一些企業經營者對待事故隱患的整改態度,一是拖拉,等待資金周轉到位后再進行處理,一拖再拖;二是僥幸,感覺事故隱患不一定會馬上引發事故,心存僥幸,忽視落實整改措施;三是湊合,以減少或不投入事故隱患整改資金來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整改明顯不力。有的企業即使安監部門已對其采取責令整改、停業停產整頓等強制措施,但仍然我行我素,久而久之,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
5、企業應急救援能力差。很多企業沒有制定應對各類事故發生的應急救援預案,沒有進行應急救援演練,一旦事故發生,束手無策,不能及時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對策與措施
1、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或企業主、法人代表是企業的核心、決策者,因此,只有增強企業主的安全意識才能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政府部門必須加強對企業的安全培訓教育,推動企業各項安全措施的落實;通過督促企業建立和配備相應的安全生產機構和管理人員,從而解決企業安全生產有人管、有人會管、管得好的問題;通過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活動,促進長效機制的建立;
通過強化依法追究企業違法行為的力度,從而進一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職責。
2、加大安全投入。加大安全投入是保障企業安全生產和重要手段,要通過加大安全投入,淘汰危及安全的工藝設備,抓好隱患治理,逐步完善安全生產的必要設施;報有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工程項目必須嚴格執行“三同時”,絕不能消減安全生產的必要設施;高危行業企業要積極推行雇主責任險和從業人員的意外傷害險,強化企業的責任意識,減輕企業事故賠付成本,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3、加強宣傳教育。一是把安全生產納入宣傳思想工作的總體布局,充分利用宣傳媒體,普及安全生產的基本常識,培訓全社會的安全意識。二是每年借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組織全社會開展一些豐富多采、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促進安全宣傳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進村居、進入千家萬戶。三是開展全員培訓活動,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提高事故防范能力。
4、加大執法力度。一是加強日常監管。要強化對安全生產責任制、崗位責任制等落實情況的檢查,發現責任制形同虛設或落實環節有缺失的,依法采取處罰的辦法督促企業整改。二是突出執法重點。對事故多發行業和領域進行重點監管監察,堅決遏制重大特大事故的發生。三是深化專項整治。堅持把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煙花爆竹、建筑、道路交通等行業領域的專項整治抓下去,通過嚴格實行高危行業準入制度,開展安全評價和重大隱患掛牌整改工作,集中查處一批違法行為,取締非法企業,改善安全生產環境。
5、制定應急預案,加強應急訓練。重點企業、重點部位要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同時,要進行定期演練,以應對突發事件,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做好群安工作就是最大的維權
下一篇:企業安全生產重點做好“七個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