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安全生產是由每一個職工個體圍繞同一個工作目標構成的生產過程。因此,每個職工的心理是否和諧,對安全生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所謂和諧的心理,是指職工個體對自己,包括精神追求、需要層次、思維方式、個性特點和行為方式等,保持一種和諧、和順、平衡、積極的狀態,能夠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榮譽和利害得失。事實證明,和諧的心態,不但事關人生事業的成敗,而且影響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筆者供職的單位,幾年前有名職工,由于婚姻問題,長期精神壓抑,又沒得到有效的疏導和勸解,一天上班時,因為精力不集中,誤聽調度命令,錯辦列車進路,險些釀成兩列旅客列車相撞的重大事故。
一個人,只有在健康的精神、愉悅的心理環境中,才能把自己的工作潛能發揮到極致。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需要個體的人,在“自我定向”上下工夫。堅定自己的人生追求,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生定力,把工作把事業當作終生追求,正確對待身邊各種光怪陸離、紛繁復雜的現象。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者要創造有利于職工心理和諧的環境和氛圍,通過家訪、座談,了解職工的所思所想,切實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真正把職工個人的成長融入企業的發展之中,實現兩者的共同進步,協調發展,體現“人企合一”,這才是有效延長安全生產周期的正途。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節后上班,走好安全第一步
下一篇:節后安全“四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