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以國家而論有領土、領海和領空的安全。以行業分有建筑施工安全、礦山(煤礦)安全、危化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以類別講有消防安全、質量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等。但不管何種行業類別的安全,都是以不受威脅,沒有危險、危害和財產損失并將人身安全作為第一的原則。因為,人是生產力,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產力,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是通過人的勞動和創造才能得到具體的實現。鑒如此,只有在安全得到保證的前提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才能有保障。是一種理念。作為一個國家,安全發展應是一種戰略理念,只有國家利益不受侵害、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才能穩定,國家方可富庶強盛。作為一個企業,安全發展的理念更應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才能順利實現。假若一個企業只注重效益而忽視安全,認為生產任務的圓滿完成,經濟效益的增長就視企業為發展,這應是一種片面而又短期的效果,因生產系統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或工序上出現不安全的因素,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其發展必將受到影響,或停滯、或后退。因此更應將安全發展的理念踐行于生產系統中的各個細節,因細節決定成敗。換言之,即細節決定企業的發展,如產生“蝴蝶效應”甚至于破產關閉。或許有人認為這是危言聳聽,一個小的細節能決定企業的成敗?有這樣一則故事:在古代的一場重要戰役中,一位將軍的戰馬后鐵蹄在戰役 打響之前出現了一點點小問題,那位將軍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為自已身經百戰、勇猛無敵,根本就沒將這點小問題當回事,當戰役開始雙方經過幾番搏殺后,由于戰馬后鐵蹄的緣故,移動沒以前那樣靈活,最后那位將軍被對方所殺,從而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因這場戰役極其重要,那位將軍又非常勇猛,戰役的失敗、勇猛將軍的不再,最終造成一個國家的滅亡。這只是一個故事,但多少能給我們一點啟迪,那就是堅持安全發展的理念不能有半點的麻痹大意,那怕是一個很小的細節。安全與生產是矛盾的對立而又統一的辯證關系,其目的都是為了企業效益的最大化,實現安全發展、長治久安的局面。安全服務于生產,生產必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有序進行,離開生產也就談不上安全。安全關系到各行各業,關系到千家萬戶。生產創造財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而生產必須由人實施。因此,保障人的安全是發展的首要條件。假如企業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不到保障,其家庭遭受痛苦、企業遭受損失,有的家庭或受傷的員工還進行上訪,嚴重影響其家庭生活,干擾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給社會造成不穩定因素,企業如何安全發展?只有企業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企業才能健康有序發展,社會才能穩定和諧。在現時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和諧社會中,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曾多次指出:“安全生產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系改革發展的穩定大局, 要堅持安全發展、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并強調:“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更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三個“不能”,鏗鏘有力,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更體現了對人的生命的關愛。那么,在黨和國家關愛生命的大環境下,作為企業應怎樣關愛員工的生命安全呢?除國家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外,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應嚴格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
一是在制度上預防,建立健全完善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并認真執行。
二是從思想上預防。
三是各級管理人員要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上的關系。
四是做好班前的預知預測及對策措施和作業前后的安全檢查確認。
五是要員工之間相互團結友愛。
六是落實安全技術措施,做好安全標準化建設。
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中,人的第一需要是生理,包括睡眠、吃飯、求偶等。僅次于生理需要的就是安全需要,包括生命、身體健康、財產安全等。那么,在現時建設和諧的小康社會中,生理需要已經得到了解決,而安全需要誰來解決?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安全生產,先后實施了一系列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賦予員工權利和義務。企業更是視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不斷建立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通過各種宣傳教育培訓活動來提高員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防范能力,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作為企業員工的你,對自己的安全需要該如何解決?是否該遵章守紀、按章操作來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答案當然是!因生命是寶貴的,對每個人只有一次,在父母給予你生命的同時,你就承擔起了一種責任和使命,那就是家庭的幸福安康。只有每一個家庭生活美滿,社會才能和諧,才能安全發展。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