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業安全、社會穩定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基礎。生產經營單位是社會細胞中為國家創造物質財富的基本細胞,它們的良好運轉是國家政治、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而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正是保障我國建設和實現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企業特大事故遏制不住,社會穩定就難以保障,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基礎就不牢固。
3.“工作的安全性”是人們擇業和提高職業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職業生活質量是人們在工作中所產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感覺。職業生活質量包括勞動報酬、企業福利、工作的安全性、靈活的工作時間、工作緊張程度、工作時間的縮短等11個方面。
4.“安全第一”的真正含義。“安全是正效益、事故是負效益”的事實越來越成為企業家們的共識。國家之所以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作為方針提出,就是為了糾正那些只重視生產效益而忽視安全生產的傾向。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企業領導,在追求“政績”“業績”的同時,千萬注意不要出現事故“劣績”。
5.要重視硬件建設,更要強調“強化管理”。人總有疲憊、失誤和大意的時候,所以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完善工作環境,實現本質安全化是預防事故的根本之策。這需要增大經濟投入,也受技術水平的限制,因而在我國目前生產力水平還不高的情況下,加強管理仍然是重要、必要而且有效的措施。加強管理和制度制約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頭戲。
6.要制度管理,不要運動式管理。召開會議、印發文件、組織檢查,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科學、規范的檢查程序和切合實際、統一高效的檢查標準,因而往往是聲勢大、效果差。有的甚至是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貫徹文件、以運動式的安全檢查落實上級指示,而且層層檢查、多頭檢查、擺花架子,給企業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負擔。我們應該改運動式管理為法制化、制度化管理,改運動式檢查為法制化、規范化、標準化的安全檢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淺談煤礦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及預防
下一篇:淺談煤礦安全生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