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有段時間因家庭原因,思想上一時想不開,成天悶悶不樂,上班心不在焉,操作馬馬虎虎,成為了要重點防范的“不安全因素”。可最近小張卻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上班精神抖擻,操作標準利落,上個月還被評為單位的“安全操作能手”。
原來,8月中旬的一天,小張在崗位上心不在焉,操作馬馬虎虎,班長當即靠上去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到他家與他的妻子一塊對他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和交流。看著滿臉期待的妻子,風塵仆仆的工友,聽著一句句溫馨親切的疏導,小張思想上的“冰疙瘩”融化了。由此可見,安全管理要善治“心病”。
溫馨的疏導勝于嚴控和處罰。情緒不好或精神狀況欠佳的職工,企業領導都要給予重視,并視情況給予心理疏導,確保其快樂地投入工作。顯而易見,通過實施心理疏導,能取得看不見的效益,大大提升本質安全水平。而一味的對其嚴格監控,或一旦犯錯就處罰,就會適得其反,更容易激發其不滿情緒,產生逆反心理,即使職工在處罰的威懾力之下遵守規章制度,也必定不是自覺的遵守,違章行為有可能還會發生,監控與處罰只能治標不治本。唯有從心理上疏導,才能如春風化雨,化解心中的“冰疙瘩”,如春風吹散他們心中的“霧霾”,使他們心情愉悅的投入到工作中。
安全管理工作從善治“心病”。 善治“心病”善于發現“心病”,這就要注重人文關懷,堅持經常深入職工生活,關注其身體、生活狀況,傾聽職工呼聲,為職工解決實際問題,與職工群眾打成一片,只有這樣,職工才敢把心里話告訴你,才能了解職工在想什么,從而及時排查造成職工心理矛盾、障礙等“心病”因素,對員工出現的“心病”及時疏導治理,這樣治“心病”對安全工作來才有針對性,才能使職工產生共鳴,才能起到心理疏導治療“心病”的作用,克服外界因素帶來的心理障礙,才能使職工以正常平和的心理、健康向上的心態,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安全工作上,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保證本人、他人、生產安全。
善治“心病”是安全管理標本兼治之策。“心病”乃由“心理隱患”所致,在現實生活中,來自家庭、工作、生活上的壓力,都有可能讓職工產生心理負擔,與家人、鄰里、同事之間發生糾紛、鬧矛盾等等都會導致職工產生壓抑、煩躁和苦悶的情緒,這種“心理隱患”就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由于“心理隱患”是隱形和不容易察覺的,這就需要安全管理者要善治“心病”,并使之形成機制,在對違章者按安全規章制度進行處罰的同時,各級心理疏導者一定要深層次挖掘職工違章的心理因素,以達標本兼治。
心理疏導治理“心病”,不僅可以使廣大職工的思想得到及時疏導,困難得到及時解決,而且還可以極大地調動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力促企業健康安全快速發展。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擁有安全才幸福
下一篇:筑牢安全生產基礎 提高安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