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塔基缺陷導致塔吊傾翻事故

2010-08-11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一、事故過程簡述

  2001年某月某日,某建筑工地一臺QTZ40C塔式起重機正在進行回填土吊裝作業。當第二次吊裝回填土至卸土點后,空吊盤起升過程中,塔機瞬間向北傾翻,塔機根部 (固定基礎底座)南側兩根主弦桿斷裂,平衡重砸在塔機北側某小學三層教學樓房頂上,砸穿屋頂及二、三層樓板,落到一樓教室內,塔身倒落到教學樓南側屋面圈梁上,起重臂翻折至平衡重同一側摔落至該小學操場空地上,事故造減5人死亡,19人重傷的特大安全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發生時塔機起升高度31m,起重臂長42.13m,截面為三角形,上弦桿為φ76X4.5mm無縫鋼管,下弦桿為10#槽鋼封板,截面寬0.9m,高0.8m,平衡臂長9.07m,寬0.9m,平衡塊重7800kg,工作時幅度為37.42m起升倍率為1:2。吊裝作業時,塔身回轉中心到取土點距離為23.1m,至卸土點距離為22m,到小學教學樓距離為

  24.3m,在塔機回轉工作區間內無障礙物。事故發生后,經檢查平衡臂上配重固定完好,起重臂與塔身連接銷軸完好,起升鋼絲繩脫出塔帽頂端滑輪散落在樓頂上,吊鉤懸掛在樓頂與墻附近,起升卷筒上鋼絲繩未放松,力矩限制器弓板及行程開關完好,因無法試驗,力矩限制器和起重量限制器的初始設定值無法確認。塔機固定基礎底座南側兩根主弦桿及東北側一根主弦桿完全斷裂,西北側主弦桿向外側折彎,其中臣測觀察西南側主弦桿斷面全部呈現陳舊性裂痕,東南側主弦桿大部分呈現陳舊性裂痕,局部呈現新斷痕,且有頸縮現象,表明受拉斷裂。東北側主弦桿有局鄙陳舊性斷痕;大部分為此次事故的新斷痕,且為撕裂痕跡,主弦位置。經調查這次事故發生時固定基礎底座不是原生產廠家所制造,原設計固定基礎底座主弦桿為L125X125X12規格的角鋼,材質為Q235B。由于塔機首次安裝時固定基礎底座部分埋入混凝土地基基礎內,搬遷工地時固定基礎底座無法取出,使用單位將固定基礎底座露出地面以上的主弦桿切開后,用類似角鋼拼接成新的固定基礎底座,并重新埋入新的混凝土基礎內,此種方法制作的固定基礎底座共重復使用三次。為便勘察結果準確,現場勘測結束時將修改后的固定基礎底座取樣后送有關檢測單位做進一步理化檢測分析。

  (2)有關檢測單位對固定基礎底座四根新焊后的主弦桿進行物理化學分析后得出結果。鋼樣化學分析結果,1#、2#、3#、4#四根主弦中1#、3#、4#主弦L100XL100X10角鋼材質為Q345,其余腳鋼為Q235。檢驗單位對主弦桿鋼樣斷口進行清理后用20倍放大鏡和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后得出結果與技術渭查現場勒測結果基本吻合,測量結果,圖中陰影區為舊斷口。20倍放大鏡觀察測量結果,1#主弦斷口全為舊斷口,2#主弦斷口僅在L100XL100X10等邊腳鋼上有28mmXl5mm的區域為新斷口,占斷口截面積的9%左右,其余為舊斷痕,3#腳有局部舊斷痕,占斷口總面積30%左右,其余為此次事故的新斷痕。觀察點為的A~L點,其中3#主弦I位置斷口形貌為韌窩,是此次事故斷裂的新斷口,均為經交變荷載下產生的疲勞斷烈,斷口形藐為貝狀紋或由于受到反復拉壓而摩擦便斷口基本光滑是以前斷裂的舊斷口。

 。3)事故發生前吊裝作業起重臂工作幅度為22~23.1m,當時起吊重量約500kg,吊盤重量為120kg,吊鉤組重量為50kg,總計670kg。查該塔機起重力矩特性曲線,23m幅度處額定載荷為1910kg,22m幅度處額定載荷為2020kg,實際起吊載荷在允許起吊重量范圍之內未超載作業。該塔機使用單位曾于2001年10月底,用塔機起吊埋在地下的降水井套筒,第一次起吊時拉斷索具,更換索具后二次起吊又拉斷套筒兩側的焊環,仍未將預埋套簡拉出,這兩次起吊均使塔身產生超載,材料超過屈服點,產生了裂紋和塑性變形,為此次事故發生埋了隱患。塔機安裝單位安裝塔機時對代用件未做任何的設計、驗算和強膠枝核。代替原廠固定基礎底座。在違章作業,造成菌定基礎底座損傷后,未進行詳細檢查塔身固定基礎底座受損后在交變載荷反復作用下卜主弦裂紋不斷擴展直至完全斷裂,2#主弦基本斷裂,塔機運轉過程中當傾翻力矩大于平衡力矩時,受損的桿弦桿安全系數降低,超過設計的許用應力致使塔機傾翻。 

  三、事故應汲取的教訓

  這是一起因塔吊鋼結構存在缺陷、塔基設計、安裝不符合安全規范造成的塔吊傾翻事故。從事故中應汲取以下教訓:

  (1)塔吊傾翻事故是操作人員經常性地違章操作的必然結果。從調查結果可知,塔機在事故發生的同年曾兩次進行 ,吊拔起重量或拉力不清的埋置物體及超載起吊等違章操作,造成塔身鋼結構產生裂紋和塑性變形,為事故埋了了隱患。因此,使用合格的操作人員、加強操作人員操作技能和安全技術培訓是減少事故發生的重要十環。

 。2)塔機使用和安裝單位必須對起重機械安全使用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本案例中,塔機在同一年發生兩次嚴事違章操作,且違反標準規范未經驗算和強度校核就進行塔基材料的代用和接料使用,而塔機使用和安裝單位領導卻熟視無睹,既末加強起重機的安全管理,亦未加強操作人員的教育培訓,足見其安全意識是多么的淡薄,也正是因為領導的不重視,使事故有機可乘。

  (3)對于起重機械及其附屬構件的設計、改造要嚴格規范,應請有資質的單位和人員進行設計、改造,仔細驗算,不能隨意改造、替換。起重設備要定期檢驗、檢查,尤其在拆卸、安裝前和發生超載、損壞事故后,更要進行仔細檢查,必要時還應進行應力檢測,以確定其是否可以繼續使用。對存在缺陷的,必須消除缺陷后方可進行安裝和投入使用。

  四、反事故措施與預防

 。1)規范起重設備及其附屬構件的設計和改造工作。起重機械的安裝、維修和改造必須由取得國家技術監督局許可的單位進行。在材料代用時,必須保證不降低原設計計算的強度、剛度、穩定性、疲勞強度,不影響原設計規定的性能和功能要求。

 。2) 起重機械的操作和指揮人員必須由經過地市技術監督部門培訓合格的特種作業人員來承擔,一定要嚴格按起重機械安全操作規程操作,嚴禁違章操作和違章指揮。操作人員在每班作業前要對起重機械的各機構及主要結構、受力部件進行認真檢查,嚴禁“帶病”作業。

  (3)建立、落實起重設備定期檢驗,檢查制度。在拆卸、安裝前要進行系統檢查。在起重設備發生超載、損壞事故后,要進行針對性的檢查,確保消除隱患和影響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4)在起重設備安裝、拆卸前。一定要有詳細的施工方案,做好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必須要有安全與設備管理人員在現場進行監督。

  五、違反何神標準、規定、規程及其條款

  本事故是由于違反如下條款而造成:

  (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業標準——塔式起重機操作使用規程》(ZBJ 80012—89)之

  7.4  零部件的代用及改裝:在各種場合的修理中,未經生產廠的同意,不得采用任何代用件及代用材料。嚴禁修理單位自行改裝。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塔式起重機技術條件》(GB/T 9462一1999)之

  4.3.5接料規定:承受交變載荷和主要承受壓彎載荷的結構件,不許接料。

  4.3.10 材料代用:材料代用必須保證不降低原設計計算的強度、剛度、穩定性、疲勞強度、不影響原設計規定的性能和功能要求。

  4.6.2  起重機主要受力構件如塔身,臂架等,在失穩或損壞后,應檢測其結構的應力不得低于原計算應力,否則應報廢的規定。

 。3)《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373號)之

  第四十條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進行特種設備安全教育和培訓,保證特種作業人員具備必要的特種設備安全作業知識。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在偉業中應當嚴格執行特種設備的操作規程和有關的安全規幸制度。

  (4)《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令第13號)之

  第十八條  特種設備遏可能影響其安全技術性能的自然災害或者發圭設備事故后,以及停止使用一年以上時。再次使用前,使用單位應當對其進行全面檢查,必須消除影響安全的隱患。

  第二十一條  使用單位應當嚴格執行特種設備年檢、月檢、日檢等常規檢查制度,經檢查發現有異常情況時,必須及時處理,嚴禁帶故障運行。檢全應當做詳細記錄,并存檔備查。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起重機械安全規程》(GB 6067一85)之

  5.1.2.1 有下述情況之一時,司機不應進行操作:a. 超戴或物體重量不清。如吊拔起重量或拉力不清的埋置物體,及斜拉斜吊等;b.結構或零部件有影響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損傷。

  5.2.1.2 起重機械制造和改造后,應按有關標準的要求試驗合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溪市| 中卫市| 错那县| 黎川县| 西丰县| 临颍县| 阳原县| 射洪县| 永泰县| 静海县| 长宁县| 车致| 新津县| 东平县| 东海县| 孝昌县| 扶沟县| 东台市| 万年县| 富源县| 霍州市| 军事| 娱乐| 琼结县| 平南县| 花垣县| 平舆县| 安西县| 古丈县| 广饶县| 隆安县| 维西| 灵璧县| 乌拉特后旗| 阿拉尔市| 泉州市| 繁昌县| 成武县| 尼勒克县| 贡嘎县| 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