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有加強安全生產法治,才能保障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特性
我們現在進行的是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我們要實現的目標是具有社會主義特性的市場經濟。那么,什么是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特性呢?就是在向市場經濟過渡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也就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向市場經濟過渡中四個堅持是靠法治來實現的,通過法治,體現工人階級及其先鋒隊———共產黨的領導;通過法治,維護工人階級的統治地位和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通過法治,體現工人階級先進思想;通過法治,實現社會主義的目標。就拿《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來說吧,其第一章第一條就明確指出“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就是說,制定《勞動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而不是為了保護其他任何利益集團的利益。立法宗旨明確體現了統治階級的意志,也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特性勞動者是國家的主人。另外,在《勞動法》第三條以及第四、六、七、十、十一、十二章中分別規定了勞動者享有哪些勞動保護、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以及這些權利受到侵犯應當如何維護,違法者受到何種懲處。這就以法治形式保障了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社會主義方向。
2. 只有加強安全生產法治,才能保障市場經濟正常運轉眾所周知,沒有安全生產保障,經濟就無法正常運轉,這已為千千萬萬慘痛的事故教訓從反方面證明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解決安全生產的問題,以合理的手段嚴格控制安全生產,保障經濟工作正常運轉。
有人說,安全生產主要靠管理,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對安全生產有了正確的認識,能夠擺正安全與生產、安全與經濟、安全與效益的關系,通過有效的管理,可以控制企業中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就可以控制企業的安全狀況,保障安全生產。地方政府的主要領導者在規劃組織經濟工作中能夠正確處理安全生產在經濟建設中的位置,這個地方發生的事故就少,經濟就能健康穩定地發展。
有人說,安全生產主要靠教育,通過推動和發展安全文化事業,提高全體國民的安全文化素質,就能使各級領導有正確的安全意識、安全觀念、安全知識,做出正確的安全決策,廣大職工通過安全文化的培養,提高安全覺悟,掌握安全知識、安全技能,一切行為都符合安全要求,也就沒有了違章和違紀的問題。如果廣大群眾、市民、職工,大、中、小學生都能提高安全文化素質,就能改變我國安全生產面貌。
也有人說,安全生產主要靠設備的可靠性,靠科技進步,所有設備設施都能做到本質安全,人就是想自殺都不可能,怎么會發生事故呢?西方工業國家就主張通過用這種辦法來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客觀地講,所有這些辦法都是正確的,而且都有事例說明其正確性。但是,我們又不能不承認,這些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附帶條件的,都是在假定它們能夠達到理想目的的基礎上,都沒考慮如果達不到理想目的怎么辦。例如,企業管不好安全生產怎么辦?地方政府為了地方利益不重視安全生產怎么辦?企業領導和職工不重視安全生產,“三違”現象嚴重怎么辦?設備設施不符合安全要求,企業“安全欠賬”越欠越多怎么辦?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不能等,等企業管好了,等安全覺悟提高了,等設備、設施安全狀況好轉了,等來等去非出大事不可。
要解決現實急迫問題,或者說,要扭轉當前安全生產的被動局面,只能靠法治,在其他方法達不到預期安全生產目標,有可能對勞動者、對經濟發展帶來威脅時,就必須用法治手段來解決。通過法律、法規來規范人的安全行為,通過執法來糾正那些偏離安全生產的行為,懲戒那些違法亂紀者。只有這樣,才能使所有人的行為都限定在安全生產法規范圍內,從而保障國民經濟沿著安全生產的法制軌道健康穩定發展。
3. 只有加強安全生產法治,才能有效地調整勞動關系,保持社會穩定勞動保護、安全生產是決定企業勞動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企業的勞動關系是否穩定、融洽,不僅關系到企業的興衰,也關系到社會是否穩定。近幾年,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嚴峻,重大特大事故逐年增加,事故損失慘重,在國內外影響十分惡劣。據勞動部門統計,由于勞動保護而引發的勞動爭議案件,每年都有較大幅度增加,這一方面反映勞動者維護自身權益的法律意識提高了,另一方面卻也反映某些用人單位侵犯勞動者勞動保護權益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通過加強安全生產法治,可以做到:
1)以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準約束企業的安全生產行為;
2)政府行政執法部門對企業執行國家安全生產法規、標準的情況實施監察,懲戒那些違法者;
3)工會組織可以對企業安全生產守法情況實施監督,對違法者向行政部門提出建議,向執法部門提出控告;
4)在企業內部,通過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依法調解勞動爭議,使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矛盾在企業內部得到解決;
5)在地方人民政府,通過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來解決企業內部不能通過調解解決的勞動關系問題,防止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矛盾激化,發展為群體性突發事件;
6)通過法律程序和法律手段調節勞動關系。這主要適用于嚴重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后果的案件,通過依法追究責任者的刑事責任,以懲戒罪犯,教育廣大群眾和干部,能平民憤,穩定社會。總之,只有加強安全生產的法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安全生產問題,才能從安全生產角度,促進社會的穩定。
4. 只有加強安全生產法治,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經濟貿易全球化趨勢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安全生產法治,改善安全生產狀況。
制定安全法規的主要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是普通法的立法基礎和依據,也是安全法規的立法基礎和依據。憲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第四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第四十八條規定:“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此外,《憲法》中關于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公民必須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以及國家逐步改善人民物質生活等規定,都是安全生產法規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安全法規就是根據上述原則制定的預防事故、預防職業危害、勞逸結合、女工和未成年工保護等方面具體的法規和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職工的安全健康,促進生產。
安全法規主要是調整社會主義生產過程中和商品流通過程中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主義勞動法律關系中的權利與義務、生產與安全的辯證關系,以保障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現代化的大生產條件下,要使成千上萬人按照統一意志共同協調工作而又不發生事故,必須制訂安全法規限制人們的行為,規定人們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等。安全法規中還要規定違反了法規應該承擔的責任。懲罰條例中規定對失職人員可進行從行政處分甚至經濟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等。
上一篇:《道路交通安全法》理解與適用三題
下一篇:職工治療工傷如何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