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每題2分,共計20分)
1.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__________。
2.勞動合同的期限分為有__________、無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三種。
3.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勞動者可以________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4.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延長工作時間_________。
5.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進行健康檢查。
6.對懷孕________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7.由于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__________,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8.生產經營單位與從業人員訂立的勞動合同,應當載明有關保障從業人員勞動安全、_________的事項。
9.從業人員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_______作業場所。
10.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及時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所需費用由__________承擔。
二、選擇題 (每題2分,共計30分)
1.勞動合同是職工與用人單位依照法律規定,在( )的基礎上簽訂的,確定雙方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和責任的協議。
A.平等自愿,協商一致 B.平等自愿,公平合理
C.自覺自愿,協商一致 D.公平合理,遵守法律
2.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 )個月。
A.3 B.6 C.9
3.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 )的工資報酬。
A.150% B.200% C.300%
4.工會依法組織職工參加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管理和( ),維護職
工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合法權益。
A.民主監督 B.監督管理 C.制度建立
5.《安全生產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依法獲得( )的權利,并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
A.勞動保護 B.安全生產保護 C.安全生產保障
6.生產經營單位對( )應當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并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
A.事故頻發場所 B.重要危險設備 C.重大危險源
7.《安全生產法》規定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包括: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 )。
A.安全衛生設施 B.勞動防護用品 C.勞動防護工具
8.工會發現危及從業人員生命安全的情況時,有權向生產經營單位建議組織從業人員(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立即作出處理。
A.堅持作業 B.撤離危險場所 C.原地等候通知
9.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 )年以上,當事人雙方同意續延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A.5 B.10 C.8
10.企業、事業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規定,有侵犯職工勞動權益情形,工會應當代表職工與企業、事業單位交涉,要求企業、事業單位采取措施予以( )。
A.改正 B.糾正 C.解決
11.職業病防治法規定( )依法享有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
A.地方政府 B.用人單位 C.勞動者
12.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 )檔案。
A.勞動者健康監護 B.工資 C.人事
13.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 )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
A.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 B.上崗前和在崗期間
C.在崗期間
14.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 )的作業。
A.重體力勞動 B.其所禁忌 C.危險
15.最低工資標準每( )年至少調整一次。
A.2 B.3 C.1
三、判斷題 正確的在括號中畫“√”,不正確的畫“×” (每題2分,共計20分)
1.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 ( )
2.如果單位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反映,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單位及時訂立勞動合同。 ( )
3.勞動者在婚喪假期間,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工資。 ( )
4.無論發生什么情況,都不能延長工作時間。 ( )
5.企業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可以低于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 ( )
6.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也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 )
7。因工傷亡和患職業病的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的權利外,還有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并依照有關民事法律獲得單位賠償的權利。 ( )
8.把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如實告知操作工人,會有負面影響,增加工人的思想負擔,這樣反而不利于企業的安全生產。 ( )
9.發生勞動爭議后,當事人可直接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
10.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做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 ( )
四、簡答題 (每題5分,共計30分)
1.《安全生產法》中規定生產經營單位與從業人員訂立的勞動合同,應當載明哪些事項?
答:
2.《勞動法》在保護少年兒童方面有什么規定?
答:
3.制定《最低工資規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
4.什么是職業病危害?
答:
5.有“工傷概不負責”之類條款的勞動合同是有效合同嗎?
答:
6.發生勞動爭議后怎么辦?
答:
答案
一、填空題
1.幫助和補償 2.固定期限 3.隨時 4.不受限制 5.定期 6.7個月 7.無效合同 8.防止職業危害 9.撤離 10.用人單位
二、選擇題
1.A 2.B 3.C 4.B. 5.C 6.C 7.B 8.B 9.B 10.A 11.C 12.A 13.A 14.B 15.C
三、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簡答題
1.應當載明有關保障從業人員勞動安全、防止職業危害的事項,以及依法為從業人員辦理工傷社會保險的事項。
2.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對年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主要是: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用人單位應根據未成年工的健康檢查結果安排從事適合的勞動。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須由用人單位向地方勞動保障管理部門辦理登記,獲得地方勞動保障管理部門核發《未成年工登記證》,未成年工持《未成年工登記證》上崗。未成年工的體檢和登記,由用人單位統一辦理和承擔費用。
3.為了維護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的合法權益,保障勞動者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
4.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
5.《勞動法》規定,企業與工人之間簽訂的勞動合同,必須建立在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悖的“合同”是無效合同。在合同中有“工傷概不負責”“傷殘由個人負責”等條款的所謂“生死合同”,不符合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也違反了社會主義公德,這種合同應視為無效合同。 《安全生產法》也明確規定,如果單位在簽訂的協議中“免除或者減輕其對從業人員因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依法應承擔的責任的,該協議無效”。
6.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