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與事故是隨著生產的產生而產生,隨生產的發展而發展,安全管理也伴著事故的發生而不斷的得到加強和深入。為了有效防止事故,減少損失和負面影響,長期以來,工程技術人員和安全工作者,設法利用現有工程技術,先進安全管理方法,掌握事故發生的規律,將事故扼殺于萌芽狀態。
目前,一些專家推崇的初步危險分析(PHA)、事故分析(FTA)、故障影響分析(FMEA)等分析方法,進行風險性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獵取事故發生的概率和提前控制事故的方法。在實際生產中,尤其在電力企業的發、供、配、用瞬間完成生產任務的特殊行業中,因資金、物質、人員、技術投入、安全文化水平不等時,開展上述工作,收效不大,所以,電力企業根據自身生產特點,制定了一系列技術安全規程,完善各種管理機制,力爭在設備的設計規劃、研究、制造、試驗、使用過程中,達到規范化。但是,由于各部跨行業、跨范圍、涉及機械制造、電氣、化學、鑄、鍛造等工藝制作,協調欠力度而事倍功半。事故怪圈總是伴隨于電力生產之中,尤其是地方電力企業,形勢較為嚴峻,究其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安全工程技術在生產應用的力度不夠,資金不能及時到位;二是安全管理層次脫節,對相關人員配備欠妥,一些企業搞形式主義,讓一些老弱者,或是從一線退下來的人員放到安全管理崗位,敷衍了事;三是安全教育不普及,員工安全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形成濃郁的安全生產氛圍;四是安全目標管理不是實事求是。所以,事故發生的概率比較高,為有效遏制事故的發生,應啟動搞好安監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這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切入點和主要手段。
一、安全工作基本方法和切入點
安全的(Safe)可以定義為:無傷害、無損失、無風險的;也可定義為:不存在導致死亡、工傷、職業病、設備損壞或財產損失的條件。顯然,這太理想化,目前,在地方電力有限生產的條件下,欲達到定義之范圍是較難做到。1987年電力部提出系統安全工程在電力生產工業的應用一文中指出:在現有的功能、時間、投資費用相互制約的條件下,使系統人員、設備方面遭受傷害和損失最小。換句話說,是將可能發生的事故限制在障礙以下,也是安全的。這一定義符合電力安全生產的實際,是我們制定安全工作方法和安全目標的基礎。目前,國內安全生產采用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工程技術三種方法,也是地方電力企業安全工作的切入點。
安全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管理應以人為核心,同時理順財、物、事、環境等,務必理解人、物、事的完整結構:人包括領導、干部、技術人員、員工;物包括物質(能源、原料、材料)、設備(建構筑物)、資金等;事包括任務指標、(上級下達的任務與其他合同)、信息(數據、圖紙、報表、規章制度、決策)等。它們之間存在有機聯系、互相制約、相互依賴。在人、事、物這三個環節一旦失控或失調,將影響任務完成和存在事故隱患,務必利用各種規章制度、安全、技術規程來限制、糾正員工在電力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全行為。
安全教育是全面提高企業員工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定義為:“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進行一系列安全活動中物質和精神概括的總結!卑踩夹g與其他工程技術不同,安全技術是各門專業學科的邊緣科學。我國各大專院校設立安全學科專業較少,人才供不應求,使企業只能從工程技術人員中抽調到安全工作崗位上來,要求安監人員不但具備專業技術,還必須具備安全管理和文化知識,全面負責企業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教育,提升全員安全文化素養。使員工在生產過程中行為規范化。
安全工程技術在電力生產的應用,這是使設備本質安全化的一個重要步驟。安監人員依照電力生產相關法規,制定反事故措施和安全技術勞動保護措施的計劃。其內容包括事故對策、上級頒發的事故通報和反事故措施,需要消除的影響安全生產的重大設備缺陷和提高設備可靠性的重大技術改進措施,以及防止人身傷亡事故的對策,加強防塵、防毒、防噪音綜合治理、改善職工勞動條件和防止職業病或職業中毒的措施等。同時應詳細說明改造的必要性和資金來源,上報相關部門領導審閱批準后,就形成了法規依據,經多年連續投資改造,設備逐步進入本質安全化,達到預防設備事故,控制隱患之目的。
二、安全目標的確定
安全目標是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象征,如果定得過高,當人員投入監察力度,資金不足,措施不力時,往往事與愿違,年年不達標,那么,安全目標只是一紙空文,職工失去了信念,這對安全工作是不利的。要實事求是制定企業一個時期的安全目標,務必做好各項前期準備工作。
安全大檢查:包括拉網式、抽查式、隨機式、常規式等方法,其效果只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進行安全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四查:查規程制度的貫徹情況、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查安全思想、查缺陷和隱患。安全檢查表的方式分為上級、廠級、專業安全檢查表,各單位抽調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編制檢查表時,務必有針對性和廣泛性。
安全分析:安全檢查目的是全面分析,安全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由此發現某系統潛在的危險性,安全生產存在可能的薄弱環節,發現在安全生產過程中,一些決策失誤,以便及時修正和更改。
安全評價:通過安全分析達到對系統評價,采用事故發生的概率等手段,實現定性、定量分析。評價時一般應用危險嚴重度、危險概率、風險等方式,在目前技術水平條件下,無論使用何種評價方式,仍屬于定性的范疇。一個電力企業、發電廠、電力公司對系統評價時用兩個及以上綜合結論或數據表示其安全水平,是客觀評價的一種最簡捷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確定安全目標:通過上述三個層次階段的工作,確定一個階段或者年度安全目標,同時參考上級部門制定的年度安全目標,結合生產實際情況,對制定安全目標加以補充和修改。
三、理想的安全目標與可行性
目前,鑒于電力企業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一些老式變電站經過技術改造進入了常規自動化,新建變電站、發電廠、電網系統等都裝設了足夠的遠動終端裝置(Remote Terminal Unit),逐步實現綜合自動化,向著設備本質安全化行程邁進,這對如何合理采用現代化管理手段提出了全新課題。實施和達到高層次安全工作目標時機已趨成熟;用管理現代化、人行為規范化、設備本質安全化已成為地方電力企業決策者,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安監人員較理想的奮斗目標。
安全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安監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以最小投資來換最大的經濟效益,但是在電力工程建設和系統管理過程中,對系統工程組織管理系統的規劃、研究、設計、制造、試驗、使用過程中缺乏科學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系統工程在電力生產中沒有得到及時應用,事故仍很難消滅在萌芽狀態。利用系統安全工程的分析法、評價法、確定安全目標,同時加大安全教育普及力度,全面提升全員安全文化素養,營造職工安全文化場,使企業有一個濃郁安全生產氛圍;在系統中加大安全工程技術應用,利用法規賦予的權利,加大“兩措”計劃投資,工作方法由原來事故管理轉移到提前控制和防止事故上來,安全工作將會獲取更大的績效。堅信一個安全理念,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外,通過努力,所有事故都可以預防,任何安全隱患都是可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