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初期的目的就是“安全為了生產”,沒有生產,經營活動停止社會就面臨生存的危機,這是不言而喻的簡單道理。
樹立“安全為了生產”理念,有關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就能夠一切從生產出發,為生產經營活動保駕護航開展安全生產管理,即使企業出現了一些違法違規現象也能夠從“安全為了生產”出發,盡可能地幫助企業糾正違法違規行為,而不是用嚴厲的手段整企業,甚至是搞死企業。
例如前階段有一段錄音視頻,說得某地市場監督管理局一名執法人員說“扶持一個企業我沒本事,干垮一個企業太簡單了”被曝光,可見“安全為了生產”這個管理理念在不少行政監管機構還是很淡薄的。
然而,有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還是能夠盡量地從確保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進行之目的(注:安全生產定義之目的之一)出發,在企業存在違法違規現象時能夠放其一馬,讓其自己解決出現的問題,而不是進行罰款等處置。例如近期國務院安委會發布的《關于推動建立完善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的意見》中提出企業內部發現報告了問題隱患,監管執法部門下去檢查也發現了,這種情況下按照相關規定不予處罰,并要求視情況組織專業力量給予企業必要的現場指導,幫助企業排憂解難,要求各級各部門在監管方式方法上進行積極探索,推動企業不斷迸發安全生產的內生動力。
實際上,企業有許多問題是自己可以發現的,如果監管執法部門到企業檢查發現的問題企業也能夠認識到并能夠改正的話,可以根據《意見》的要求不予處罰讓企業自行改正,并視情況組織專業力量給予企業必要的現場指導、幫助企業排憂解難,這是有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應該做到且能夠做到的。以此類推,換個角度思考,如果一切從為了生產出發,或許還有更多的以“安全為了生產”為理念的安全生產監管方法出臺,會深受企業歡迎的。
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能夠以“安全為了生產”理念出發,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相信是可以喚起企業更多的理解,他們會更加相信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抓安全是為他們好,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本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而不是被動地應付安全生產監管。
有人會提出觀點質疑,認為“安全為了生產”只是另一面,忘卻了“生產必須安全”這一要求。實際上,“生產必須安全”最終還是回到“安全為了生產”。因為,生產不安全就難以確保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進行,這也是不言而喻的且不容置疑的道理。
生產必須安全是不容置疑的,認識到這一點,企業為了確保生產能夠順利進行,制定嚴格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也就成為企業生產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與實踐反復證明,只有安全搞得好的企業生產活動才能夠順利地開展下去,否則終將在安全方面栽大跟頭。最顯著的例子是波音飛機制造廠家,由于不重視安全了,飛機制造質量下降了,開始不斷地出現飛機飛行安全事故,導致了生產訂單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見,生產必須安全應該成為企業主動的需求,而不完全是政府的強制性要求。
當然,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為了確保生產活動順利進行,采取監督管理措施以及利用法律手段糾正企業不安全的生產行為也是必要的,非有不可的,因為畢竟一些企業的不安全行不僅影響到自身生產活動不能順利進行,也還會影響到社會經濟發展和進步,所以從社會管理角度來講,生產必須安全也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內容,是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的職責所在。
實際上,通過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管部門以“安全為了生產”出發幫助企業糾正不安全意識或行為,企業是能夠認識到“生產必須安全”的道理,變被動安全為主動安全,從主觀能動性上加強自身安全生產管理,這比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強調“生產必須安全”要強得多。
所以,“安全為了生產”這是安全生產本質與目的所在,而“生產必須安全”是確保生產能夠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和要求,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生產。因此,緊緊圍繞“安全為了生產”之目的開展安全生產,可以有效地營造出和諧的安全生產管理局面,擺脫當前安全生產苦惱和困惑。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