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第1句話 1個方針指方向
安全生產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這是在1987年全國勞動安全監察會議上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
第2句話 2個認識應明白
一是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
安全生產工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市場監管職能的基本任務;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
二是認識奮斗目標,就是要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到2007年,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實現安全生產狀況穩定好轉。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筑等重點行業和領域事故多發狀況得到扭轉,工礦企業事故死亡人數、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道路交通運輸萬車死亡率指標均有一定幅度下降。
到2010年,初步形成規范、完善的安全生產法治秩序,安全生產狀況明顯好轉。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數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到2020年,安全生產狀況實現根本性好轉。億元國內生產總值死亡率、10萬人死亡率等指標達到或者接近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第3句話 3個原理定基礎
一是“三E”原理
即管理(Enforcement)、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相結合的原理,3個單詞的開頭字母是“E”,故稱 “三E”原理。
“三E”原理的含義是: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程技術支援和人員的培訓教育。這是世界各國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的實踐總結。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是起主導作用的。工程與教育則表述了硬件和軟件建設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工程”是指硬件建設,如企業建設工程、生產工藝、設施和設備的安全技術保障;“教育”是指軟件建設,即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技能水平,主要是開發人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主動性。嚴格的監督管理,離不開硬件工程技術的支持和軟件建設的完善。
二是“人、機、環”三者統一管理的原理
安全生產的保障主要取決于“人、機、環”三者的統一性,即人員行為的規范性,機械設備的可靠性,作業環境的安全性。
三是“三個建設”一起抓的原理
即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法制、執法隊伍建設一起抓。
第4句話 4個落實是實干
一是落實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確保年度控制指標的實現;
二是落實企業責任主體,夯實企業安全生產基礎;
三是落實安全許可制度,從源頭上消除和減少事故;
四是落實隱患整改措施,堅決遏止重特大事故。
第5句話 5個轉變搞創新
一要推進安全生產工作從人治向法治轉變,依法規范、依法監管,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法制秩序;
二要從被動防范向源頭管理轉變,建立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制度,嚴格市場準入,管住源頭,防止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單位進入生產領域;
三要從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向規范化、經常化、制度化管理轉化,建立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
四要從事后查處向強化基礎轉變,各類企業普遍開展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活動,夯實安全生產工作基礎;
五要從控制傷亡事故為主向全面做好職業安全健康工作轉變,把職工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
第6句話 6個原則必堅持
第一,必須自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人為本,樹立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觀念;
第二,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把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
第三,必須強化法制觀念,堅持依法規范依法監管,把安全生產和監管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
第四,必須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堅持齊抓共管,努力構建“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全社會廣泛支持”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
第五,必須重視做好基層和基礎工作,堅持標本兼治,促使各類企業建立自我約束、不斷完善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第六,必須實施“科技興安”戰略,堅持技術、裝備和培訓并重,把安全生產狀況的根本好轉建立在依靠科技進步、加強科學管理、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基礎之上。
第7句話 7個制度須完善
1.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制度;
2.生產經營單位安全保障制度;
3.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責任制度;
4.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義務制度;
5.安全中介服務制度;
6.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
7.事故應急救援和處理制度。
第8句話 8類違法要防止
第一類:安監部門
1.越位、錯位、缺位的;
2.要求被查單位購買其指定的產品或亂收費的。
第二類:中介機構
對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工作出具虛假證明的。
第三類:生產經營單位
1.不依法進行安全資金投入的;
2.未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及人員的;
3.高危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未經考核合格的;
4.未對從業人員培訓和未如實告知安全事項的;
5.高危項目沒有安全設施設計或未經報批同意的、或者施工單位未按批準的設計施工的或未經驗收的;
6.危險地方未設安全標志的;
7.設備不符合國家、行業標準的;
8.未對設備維護和定期檢測的;
9.未為從業人員發放合格的勞防用品的;
10.特種設備、危險品容器、運輸工具未取得使用證的;
11.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工藝、設備的;
12.未經批準,擅自生產、經營、儲存危險化學品的;
13.生產、經營、使用危險化學品,未建立制度,未采取措施,不接受監管的;
14.對重大危險源未登記,未評估、監控,未制定應急預案的;
15.吊裝高危作業,無專人現場管理的;
16.發包或出租給無資質單位和個人的;
17.未與承包、承租單位簽訂安管協議的,或未統一協調安管的;
18.同一區域生產未簽訂安全管理協議的;
19.“三合一”的企業;
20.場所、宿舍未有暢通出口的;
21.訂“生死合同”的;
22.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
23.發生生產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
第四類:單位主要負責人
1.不履行安全職責的;
2.發生重大事故時,不立即組織搶救或在事故調查時擅離職守或逃匿的;
3.對事故隱瞞不報、謊報和拖延不報的。
第五類:從業人員
1.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不服從管理的;
2.特種行業人員未持證上崗的。
第六類:地方政府
對事故隱瞞不報、謊報和拖延不報的。
第七類:有關部門
對事故隱瞞不報、謊報和拖延不報的。
第八類:事故責任人
未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經法院依法采取執行措施后,仍不能對受害人給予足額賠償的。
第9句話 9個職能務盡責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9個主要職能:
1.承擔安委會辦公室日常工作;
2.安全生產檢查和專項整治工作;
3.安全生產宣傳與培訓教育工作;
4.組織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工作;
5.發布安全生產信息工作;
6.負責工礦商貿安監工作;
7.綜合管理安全生產工作,綜合監管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等安全生產工作;
8.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制定本地法規政策;
9.承辦上級交辦的其他事項。
第10句話 10個概念不能忘
1.安全生產——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2.安全生產管理——管理者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動,分為宏觀與微觀管理;
3.安全生產責任制——對各級領導,各個部門、各類人員所規定的在他們各自職責范圍內對安全生產應負責任的制度;
4.安全生產檢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企業主管部門或企業自身對企業貫徹國家安全生產法規的情況、安全生產狀況、勞動條件、事故隱患等所進行的檢查。
檢查的主要內容有:查思想認識,查管理制度,查紀律,查領導,查設備,查安全衛生設備,查個人防護用品使用情況,查各種事故隱患;
5.“三同時”——凡是我國境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基本建設項目(工程),技術改造項目(工程)和引進的建設項目,其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6.安全評價——也稱風險評價,是指運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對建設項目或生產經營單位存在的職業危險因素和有害因素進行識別、分析和評估。
安全評價種類——安全預評價、安全驗收評價、安全現狀綜合評價、專項安全評價;
7.“四不放過”——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防范措施不落實不放過,職工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未受到處理不放過;
8.安全生產事故——是指生產經營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包括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中突然發生的,傷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由于設備設施損壞造成經濟損失的,導致原生產經營活動(包括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活動)暫時中止或永遠終止的意外事件;
9.重大危險源——長期或臨時生產、加工、搬運、使用或貯存危險物質、且危險物質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
10.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可能導致重大人身傷亡或者重大經濟損失的事故隱患。重大事故隱患分兩級:
(1)特別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50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事故隱患;
(2)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以上,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的事故隱患。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