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還缺了什么
2007-08-08
來源:安全文化網
安全文化 > 安全交流 > 正文
瀏覽: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辛辛苦苦,疲于奔命,這樣來形容安全監察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再恰當不過。
安全工作算得上是一項名副其實全方位的工作。一個行業還是一條單線,相對來說還是簡單,要是一個省,面寬難度大,工作要復雜得多。礦山企業、道路交通、公眾聚集場所、煙花爆竹……都是事故的“高發區”。世人皆知礦山企業事故多,煙花爆竹年年都有大事故,其實,這幾年來第一位的還是道路交通方面。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在這個崗位的工作人員時刻都崩緊自己的神經。
據了解,有的地方,為了不出重大、特大事故,甚至想出了不許10人以上同時干活的辦法。但是,難道這就是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正常之道嗎?不少業內人士也都在反思這個問題:究竟我們的安全管理工作還缺了點什么呢?哪里出事就撲向哪里,這樣的工作方式應該做那些改進呢?
首先,機構不太適應工作現狀。國家一級的有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到了各省(市、區),就有點五花八門,有的是單獨設立,有的是經貿委內的二級局,有的是安全生產委員會下設幾個處。安全生產上的事這么多,顯然不能適應現在的工作局面,比如,幾個部門進行事故調查,安全監察部門不出面牽頭是工作不“到位”,出面牽頭又有“越位”之嫌,這種體制上的不順給實際工作帶來很多不利。不少所謂的委管局反映,省里下文件是到一級局,然后再傳達給我們,有時甚至看不到文件。
機構上的不順直接后果就是權威性的缺失。機構改革前,安全生產監察管理工作由勞動部門負責。機構改革后,經貿委、質量技術監督局,甚至衛生管理部門都管。一項工作,多個部門管理,既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也讓企業無所適從。為了加強執法力度,這一年,尤其強調了對事故責任人和行政負責人的處理,但從實踐來看,并不理想。一位副局長透露,處理了10多個案例,但涉及到行政責任人的無一處理,“地方上不當回事”。
現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機關160多人,把下面機構全算上,也就3000多人,這些人全部來做,也做不過來。因此專家認為,要建立大安全的格局,把自動機制和助動機制結合起來,動員政府,社區、企業,各方面的力量,都來關注安全,形成上上下下齊抓共管的格局,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開展專項整治當然是必要的,但不能僅僅依靠專項整治。要通過專項整治活動,逐步形成一種長效機制,實現安全上的長治久安。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