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安全生產工作,關鍵是狠抓落實。"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不難于聽言,而難于言之必效"。從當前安全生產工作情況來看,抓落實是一種必須堅持的工作作風,是我們最基本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廳黨組確定2006年為全省交通系統"安全生產落實年",提出重點抓好組織機構、責任體系、管理制度、安全保障、專項整治、監督檢查"六落實",就是強調落實的極端重要性,就是把落實放在了第一位。
那么,如何確保"六個落實"到位呢?下面,結合工作實際,談點個人的看法。
責任落實是根本
所謂"責任",可以表述為"居其位,謀其政","誰主管,誰負責"。具體到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302號令等法律法規都有明確規定,概括起來就是:各部門正職對本部門安全生產負全責;各單位行政一把手是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者,副職對分管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各崗位工作人員對本崗位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根據《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各單位要切實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安全部門督促抓、業務部門共同抓的工作格局,建立有效的安全生產責任制。這些并不復雜,關鍵要認真,要實事求是。要根據各單位工作特點和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不能搞"一成不變",到處照抄照搬。責任制不能一定了之,責任狀也不能一簽就完,還應建立責任跟蹤制度、考核制度、獎懲制度,追究制度。總而言之,就是要建立強有力的落實保障體系,充分發揮安全生產責任制應有的功能和效用。"責任"僅僅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喊在嘴上,而不落實到行動上,就等于沒有落實責任。從當前我省交通系統安全生產形勢的要求來看,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建立和完善目標管理體系,切實加強對安全生產責任目標的量化考核,加大目標考核力度,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對發生的安全事故,要一查到底;對嚴重忽視安全生產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進行責任追究。追究責任必須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要堅決貫徹"四不放過"的原則。
組織落實是基礎
安全生產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工作量多、任務重、責任大。能否實現安全生產,取決于人、物、環境及其相互關系的協調,而抓好各方面關系的協調和工作落實,就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有人抓,是一個最基本的前提。組織機構的完善是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首要條件,只有組織完善了,安全生產的各項工作才能落到實處。目前,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及行業管理機構的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普遍不足,部分安全管理人員還是兼職,組織建設仍是安全生產管理的薄弱環節。應切實加強安全管理人員配備,做到安全生產監管機構、人員、責任"三落實"。
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和業務性都比較強的工作,在抓好組織機構的同時,還要抓好安全管理隊伍建設,注重安全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經驗交流,切實提高安全生產的監管能力。
安全生產委員會是組織建設的有效形式,大部分單位都成立了這樣的組織機構,省廳根據工作需要,也調整和充實了廳安委會組成人員,并下設公路、水上交通、道路運輸、鐵路運輸四個專業委員會,加強對全省交通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大都來自各個崗位、方方面面,是一個松散型的組織,抓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的落實,關鍵要看組織的運行狀態和運行效果。要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安全生產工作,切實解決安全生產的重大問題,監督、檢查、指導安全管理職責履行情況,切忌滿足于一般化要求、一般化號召,以文件來貫徹文件,以會議來落實會議,把安全生產管理流于形式化。
制度落實是保證
美國杜邦公司的研究表明:每30000起不安全行為方式,孕育著3000起被忽視的隱患;每3000起被忽視的隱患,孕育著300起可記錄在案的隱患;每300起可記錄在案的隱患,孕育著30起嚴重的違章操作;每30起嚴重的違章操作行為,孕育著一起安全事故。在杜邦看來,事故的發生,4%源于人所不及的不安全狀況,96%的事故源于人的不安全行為。也就是說,許多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按照杜邦的安全理念,抓安全重在強化安全管理,而強化管理關鍵是要落實安全生產的各項法律法規和制度。
從我國交通安全生產法規體系的建設來看,法律有《安全生產法》、《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港口法》等,法規有《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內河水上管理條例》等,還有有關部門根據交通工作實際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可以講,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法規保障體系。制度建設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從這一點來講,我們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已經有了堅實的基礎。
對已有的安全生產法規制度,要堅決貫徹落實,毫不放松。制度措施再好,如果不去貫徹落實,或者貫徹得不堅決、不到位,那么制度就成了一紙空文,不會收到應有的效果。從實際情況看,確實有一些單位、一些人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制度的落實不在意,抓得不夠有力,他們往往把安全生產的制度掛在嘴上、貼在墻上、寫在本子上,許多規章制度在走過場中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必須轉變工作作風!要以更實的措施抓好制度落實,要把國家和省已出臺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認真進行梳理,看哪些落實了,哪些還沒有落實,哪些落實還不到位,對沒有落實和落實不到位的,要逐條逐項制定落實計劃,采取有效辦法,確保落實到位。制度的落實關鍵在生產一線,要通過"壓力傳遞"效應,強化職工安全生產意識,讓職工牢記法規,依規行事。
監管落實是保障
當前,交通生產企業主體受市場化影響,正在加速進行股份制改造和合資合作經營,使原來單一的安全生產責任主體出現了結構上的多元化,傳統的安全管理體制和機制面臨新的挑戰。加之交通運輸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任務日益繁重,大量農民工參與交通運輸生產和交通建設,使交通安全監管難度加大。在這種形勢下,做好監管工作關鍵是建立健全交通監管制度,理順監管機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切實發揮政府的監管作用。要切實做到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深入基層,摸清情況,查明問題,全面了解自己分管行業和部門的安全狀況。分析情況、查找問題必須進行量化分析,做到胸中有數;發現問題就要扭住不放,督促整改,跟蹤檢查,直到徹底解決。
交通系統點多線長,安全生產涉及方方面面,做好監管工作還必須突出重點,對重大危險源、事故易發部位,加強重點監控,重點檢查督導,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從近年來發生的交通重特大事故看,道路旅客運輸、危險貨物運輸、水上交通以及危橋、危險路段、公路施工是安全生產的重點領域;客運車輛、危貨車輛、旅游船舶、橋梁隧道施工、冰雪路面是安全生產的重點部位;春運、"五一"、國慶節、霧雪天、夜間和汛期是安全生產的重點時段;營運駕駛員、船員、高空和隧道作業人員、港口作業人員是安全生產的重點人員。這些重點領域、重點部位、重點時段、重點人員,是我們安全監管的重中之重。應認真研究安全管理的措施和辦法,重點加強安全監管,特別是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做到警鐘長鳴、常抓不懈。
投入落實是前提
有研究表明:GDP人均1000至3000美元這個區間,是安全生產事故的易發期。從世界工業化進程看,發達國家一般都經歷了事故多發、趨于穩定、本質好轉這樣一個發展過程。目前,無論從GDP看,還是從安全生產實際情況看,我們都處在事故的"易發期"。但是,這不表明政府和有關部門可以推卸責任,不能成為目前安全生產現狀不盡人意的一種解釋。工業化進程中影響安全生產的因素固然較多,但這些因素通過努力都是可以控制和解決的,"易發期"是可以縮短的,關鍵是看我們怎么做。
必要的安全投入是實現安全生產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應針對當前安全生產基礎比較薄弱的問題,下決心加大安全投入,加快技術裝備更新改造,努力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從交通行業來看,交通建設和運輸經營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應自覺加大安全投入,努力彌補安全欠帳,改善生產條件。凡安全條件不達標的企業,必須限期整改,不按規定整改的,一律清理出市場。公路、航道、站場的安全設施投資要納入建設項目概算,新改建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交通行業企業的技改基金要重點投向安全方面,制定年度計劃,要考慮安全方面的因素。要加強安全技術研究,針對關鍵部位和重點環節的技術難題,組織開展科技公關,從根本上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整治落實是關鍵
專項整治是針對事故多發易發部位和環節進行的治理活動,通過徹底排查整改各類事故隱患,達到釜底抽薪、化險為夷的目的。隱患如虎,虎出傷人。古人所謂"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癬疥之瘓,心腹之大患","一炬有燎原之憂,而濫觴有滔天之禍"等一類的警言,都說明了這個道理。著眼預防,專項治理、消除隱患,這是避免事故的重要前提。近年來各行業系統都針對安全生產中的突出問題,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整治活動,排查整改了許許多多的隱患,取得了明顯效果。實踐證明,在事故易發的重點環節和領域,深入開展安全專項整治,對加強安全管理、強化安全基礎、遏制事故發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我省交通系統針對重大危險源和薄弱環節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整治活動,如危橋、危險路段的排查治理,危險品貨物運輸專項整治,低質量船舶專項治理,渡口渡船專項治理,公鐵立交專項整治,車輛超限超載治理,交通建設安全專項整治等。通過專項治理,確保了交通系統安全形勢的穩定。今后還要堅持不懈、繼續深化。整治活動要有針對性,要見實效,不能形式上轟轟烈烈,實質上不痛不癢。同時,要把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與日常監管結合起來,通過深化專項整治,總結經驗,形成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關鍵是要抓整改,對重大事故隱患要落實部門、明確專人進行跟蹤整改,限期完成,不能搞一陣風,檢查了就算萬事大吉。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隱患治理先從頭腦入手
下一篇:州官放火式的管理思維當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