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治理,保障平安。各單位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堅決執行安全作業規程的同時,還要注意從長遠保護員工的健康和安全
走進生產車間或建筑工地,總能見到“進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這類警示牌,看后安全的弦繃緊了許多;然而,在粉塵彌漫或噪音超標的工作場地,卻很少能見到“進入現場必須戴口罩、耳塞”之類的提示,各單位對這類安全防范措施的管理也松懈得多。
是這些場所的危害比前者小嗎?偶爾進入,可能是這樣;但是,對長期工作在這種環境下的員工來說,則不同了。據報道,某單位從事電焊作業的員工塵肺患者近 60%,而鉚工和磨粉機檢修工,由于長時間在噪音超標的環境下工作,幾乎所有的人都有程度不同的耳鳴現象,而由此引起的失眠、健忘、消化系統疾病等,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
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漸進損害員工健康的現象,至今沒有像“戴安全帽”那樣引起我們更多的重視。我們有必要剖析一下原因,借鑒一些企業的做法。
原因之一:不戴口罩這類損害身體健康的現象,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長期量變過程,所以容易被忽視。相比之下,不戴安全帽這類違章,一旦遇到險情,會帶來立竿見影的危害,因此班組對這類違章抓得比較緊,效果也很好。在許多企業,各種規章制度對這類危害較明顯的行為都有明確的防護規定;而對在粉塵、噪音等超標的環境下工作不采取相應措施的行為,卻很少有嚴格的要求。
思考:企業要算細賬,企業每年用于員工疾病治療、檢查身體的費用,比“不戴安全帽”造成的損失,有過之而無不及。同要求進入生產現場必須戴安全帽一樣,在環保沒有達標的場所工作,同樣應做出相應保護措施的規定并嚴格抓落實。因為,從保護員工身體健康的角度來說,兩者同等重要。
原因之二:現行考核制度和企業政績考評存有誤區。由于不戴安全帽等違章行為造成人身傷亡后,可以直接追究領導者的責任;卻很少聽說,哪個單位的領導是因為職業病人數多被追究責任的。現在,在職業病防治上,雖然也有一些規定,但執行并不嚴格,這就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漸進損害員工健康現象的重視程度。此外,由于一些單位的領導班子任期較短、換屆頻繁,對這種漸進損害員工健康的現象,往往缺乏系統的考慮和長遠的打算。
思考:企業要制定相應的考核和獎勵制度,建立預防和控制職業病的長效機制。一方面要對患職業病的員工積極給予治療;另一方面還是要從源頭抓起,在職業病的防治和工作環境治理上加大投入,從長遠看,不僅可以解除員工的痛苦,也節約了開支,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同時,工業衛生等監督部門也要工作到位。
原因之三:觀念上存在模糊認識。有的員工比較重視自我防護,粉塵作業前先戴口罩,噪音大時戴耳塞,然而常常因此遭到別人的嘲笑,認為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甚至有的班組長也這么認為,把自覺做好安全防護的行為與怕臟怕累聯系在一起;一般新進廠的員工由于剛剛接觸工作環境,比較注意自我防護,但天長日久,看到師傅們煙里霧里忙碌,自己也就“入鄉隨俗”了;有的員工平時注意得比較好,一旦遇到緊急任務,就顧不上保護措施了,日積月累,對身體損害相當嚴重。
思考:我們應該加強使用安全防護用品的宣傳力度,向員工普及職業衛生知識,提高員工的自我防護意識,樹立文明施工、文明生產的觀念。員工也應主動掌握安全防護方面的法規,保證身體健康,自覺地從一點一滴做起并長期堅持。
原因之四:安全防護用品本身也存在問題。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生產突飛猛進,但是,一些日常安全防護用品卻仍然沿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一貫制的樣式,有的已明顯不適應工作需要,亟需改進。比如,目前檢修員工和焊工普遍使用的口罩,只是用三四層紗布制成的,防塵和防煙效果不盡如人意;而專用的防塵口罩由于體積大等原因,不適于焊工等工種的工作要求。噪音大的工作場所使用耳塞后,常常給員工彼此間的配合造成不便。
思考:企業購買的安全防護用品要便于員工工作、具備較好的實際防護效果,要讓員工學會如何正確使用和如何保養。做好此項工作,可能現在暫時看不到效益,但從長遠來看,其產生的效益是無法估量的。要強化安全防護意識,讓安全防護工作真正為企業的安全生產保駕護航。安全防護用品生產廠家也要抓住商機,盡快研制出防護效果更好的新產品。
上一篇:安全豈能擇時間
下一篇:危險預知——安全生產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