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是一個持續不間斷的過程,對于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應進行疏導,而不是因噎廢食,采取封堵的辦法來處理。
某供電公司地處偏遠,農電工們都騎自備摩托車開展日常工作,但公司決策層擔心農電工工作途中出交通意外,于是一紙令下,嚴禁騎摩托車上班,改為公司出資給每位農電工配一輛自行車。這下好像安全了,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自行車遠沒有摩托車方便、快捷、負重多,結果搶修不能及時趕到,材料不能備齊,遭到客戶多次投訴,最終演變成服務事故。
無獨有偶,另有一公司因擔心員工在上班時網絡炒股、游戲,引發網絡安全事件,于是釜底抽薪,對外網一封了之。當然股是不能炒了,游戲也是不能玩了,可工作需要的收發郵件、搜索資料等工作也無法進行了,最后權衡利弊,網絡還是解封了。
通過以上兩個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完全問題的及時處置固然重要,但是對安全問題的處置方式和理念才是最重要的。古時大禹一改其父鯀“堵”的方法,采用“疏”的辦法治好了洪災,難道我們的智慧遠不及古人么?所以,筆者認為在安全管理中,我們要向古人學習,遇到問題一定要先找出問題癥結之所在,因勢利導,利用有利條件,尋求最佳解決方案,而不能一發現問題就一味封堵,結果是矛盾依然存在,問題終究還是會爆發出來的。
所以筆者認為,安全管理不能因噎廢食!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架起安全生產的“防火墻”
下一篇:解讀職場現象背后的童年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