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我們日常發生的安全事故,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許多事故都是發生在不該發生事故的時段和部位。如:交通事故沒有發生在危險路段,而是發生在危險路段被渡過之后的平直路段上,施工安全事故不是發生在施工危險期、高峰期,而是發生在施工收尾期,等等。這實際上是一種“安全疲勞癥”在作怪。
一提到安全生產,最常見的說法便是“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要始終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等等,卻不知“弦”繃的太緊是會斷的。我們常說的“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大風大浪都經了,小河溝里卻翻了船”等,反映在施工生產中,便是“安全疲勞癥”的具體表現。
之所以會出現“安全疲勞癥”,是因為在危險時段和部位,人們意識到了危險的存在,注意力會高度集中,以避免事故的發生。而在危險期渡過之后,人們的精神就會松馳下來,疲勞也就產生了,注意力就會分散,就會麻痹大意,一旦意外情況出現,就會措手不及,事故便發生了。
安全工作不抓不行,抓緊了又會產生“疲勞癥”,將安全的“弦”繃斷,出現安全事故。這豈不是事故不可避免論嗎?
非也,“安全疲勞癥”也是可以克服的,這就是安全雖然要常抓不懈,但應注意方式方法,要適時地調整安全工作的方式和步調,要有張有弛,張馳結合,張中有馳,馳中有張。
一是安全教育內容要豐富多彩,活動要形式多樣。安全教育內容枯燥、方法單一,時間一久,就會變成老生常談,不免讓人產生厭惡情緒,或者麻木不仁,安全教育的“疲勞癥”便產生了,從而直接影響到安全生產。因此,安全教育一定要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要不斷讓人產生新鮮感、輕松感,真正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杜絕安全教育疲勞癥的出現。
二是在抓好常規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時,還需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強化、刺激工作。常規安全工作規律性強,對人們的行為養成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其缺陷就是模式化,易于產生慣性的疲勞癥。因此,必須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突擊性安全活動,以強化、刺激人們的安全注意力,幫助人們消除疲勞。如建筑施工企業的事故多發生在工期緊張期、工程收尾期,以及凌晨作業時段、輔助作業部位,我們要抓住這些安全工作的結點,有計劃地進行強化、刺激,以避免“安全疲勞癥”的出現。
三是要推行安全管理工作網絡化。在工程施工前就對施工生產的各個環節、時間、部位等進行分析,找出其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將之作為安全控制的網絡結點,繪制出網絡控制圖,從而提高安全控制的可靠性,克服“安全疲勞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