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環是安全管理中的三要素,這個“人”中誰又是最關鍵的呢?是生產一線工人?還是領導?美國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許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
美國杜邦公司是制造火藥起家的。制造火藥屬于高危行業,略有疏忽則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我國每年都會有生產鞭炮的企業發生爆炸的新聞。奇怪的是,美國杜邦公司的安全生產管理居然成了全球工業典范,其安全文化成了一個著名品牌。
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究竟有何非凡之處呢?其中,有一條頗耐人尋味:“在高級管理層親自操作之前,任何員工不得進入一個新的或重建的工廠”。在當年企業成長過程中,杜邦要求凡是建立一個新的工廠時,廠長、經理要第一個進行操作,而且其親屬要站在爆炸范圍內,其實,就是要求最高管理者第一個去試驗生產過程究竟安全不安全。杜邦公司之所以能夠在安全管理上取得突出的成就,我想這一條應該很關鍵。
無獨有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空軍與降落傘制造商之間也發生了一個類似的故事。當時,給美軍空軍提供降落傘的廠商的產品應該說是高質量的,其合格率達到了99.9%,但因仍然存在0.01%的缺陷,美軍空降時難免有傷亡的情況。于是,軍方提出要求,降落傘的合格率必須要達到100%。對此,廠商不以為然,他們認為,99.9%已接近完美,合格率達到100%是不可能的。后來,軍方想了個辦法,改變以前檢驗降落傘質量的方式,而是從廠商交貨的降落傘中隨機挑出一個,讓廠商負責人裝備上身親自從飛機上試跳檢驗。這個方法一實施,奇跡出現了:廠商主動把降落傘合格率提高到了100%。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領導意識發生了變化。由于掌握著豐富的有形或無形的資源以及本身具備的號召力和影響力,領導關注的工作總是有很好的執行和很好的效果。安全能否保證,同樣與領導的關注程度有著密切的聯系。領導對安全的關注程度發生了變化,就會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就可以使產品質量產生飛躍,就可以使安全局面發生質的改變,可以說,領導意識是安全管理質量的風向標。
因此,抓安全必須得從領導開始。如果各級領導的安全意識都至高無上,時刻心牽安全,時刻得到警醒,那“安全”就能做到真正“第一”了。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生產也需“應急預案”
下一篇:莫讓強化變“墻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