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煤礦永恒的主題。事故在警惕中遠離你,悲劇在麻痹中親近你;安全是伴隨你生命始終的一位良師摯友,事故是在你思想打盹時向你偷襲的毒蛇;脫離安全講求效益,等于水中月、鏡中花。這就是在煤礦安全與生產的辯證關系,而在我們實際生產中,偏偏有些人無視生命的珍貴,任意妄為,不注意安全,不考慮后果。我們要多想一想含辛茹苦把自己養大的父母,嗷嗷待哺、需要我們撫養的子女,為了不給自己留下遺憾,為了不給親人們留下無盡的痛苦,我們在生產時一定要注意安全,珍愛生命。為了安全,在工作時一定要遵章守紀,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去做。
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的不安全條件是構成事故的“三要素”。但是這三者中,物和環境相對來說比較穩定,而人卻是最活躍的。人是操作物、改變環境的主體。因而“三要素”中人是主要因素。人是安全生產的主體,安全管理,關鍵是管人;管住了人,就管住了主動權。縱觀全國各類安全事故,任何一個事故發生后,總能找到違反了哪個法、哪個規章、哪個條例,絕大部分都存在著管理松懈、勞動紀律松弛、安全責任心不強、安全責任制不落實、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的現象。一個單位,無論制度多細、責任多明確,獎罰力度多大,責任制不落實,仍是廢紙一張。因此,責任心是安全生產的靈魂,責任制是安全生產的前提,落實責任才是安全生產的保障。
“沒有安全就沒有干部的政治生命、沒有安全就沒有職工的家庭幸福、沒有安全就沒有企業的經濟效益、沒有安全就沒有礦井的穩定發展”。
一、在職工安全自保及互保方面
加強干部職工業務技能水平的提升,嚴格按照礦上組織抓、專業組織比、工區組織學、個人組織練的技能提升學習標準和培訓方式,按照專業分工,干什么學什么考什么會什么。
一是注重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采取各種形式,利用典型經驗或事故案例,對重點崗位、新上崗或換崗人員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業務培訓和操作技能培訓,不斷增強員工自保、互保意識,不斷提高職工處理和防范事故的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避免和減少各類違章事故。提倡實施班組內部現場“手指口述”式現場說教,要求每一名職工上崗前,都要先行“手指口述”崗位作業流程和工作規范,大大提高了安全警覺意識和遵章作業能力。
二是積極推進學習型班組創建活動。將學習型班組創建與提高職工素質相結合,把學習作為班前班后會和安全活動日的重要內容,營造“團隊學習”氛圍,班前分析現場情況,班后認真總結,把隱患當事故來分析,把小事故當作大事故來對待,把別人事故當作自身問題來反思,互動交流、相互聯保、共同提高。
三是推進安全生產組織方式創新。提倡優化安全生產組織,逐步實施由班前會、上崗流程、交接班前安全評估、交接班后安全評估、班中安全生產、井下班后會、升井7道程序組成的安全作業程序,每道程序都在礦跟班安監員、跟班隊長、班長“三位一體”責任落實的基礎上,強化全程安全自主監管和生產組織安全有序,職工逐步養成了良好的按章作業習慣。
安全生產工作除了加強自主保安外,互保、聯保也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有一句警句說得好:嚴是愛,松是害。在井下時,有時大喝一聲也許比心慈手軟要好得多。大喝一聲是你在提醒他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而心慈手軟則是隨時有可能毀了他的一生。 在我們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讓職工制止“三違”操作,最好是從自己做起,再到班組,到整條生產線,人人都有對險情的敏感度,工作的責任心,許多因違章操作引起的事故會化為烏有。怎樣走路,怎樣爬坡,怎樣看,怎樣聽,細致入微。
安全是煤礦永恒的主題。掙金山,賺銀山,唯有安全是靠山。條條規程血染成,不可再用血驗證。
二、在“三不傷害"方面
加強職工安全培訓,確立“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的安全生產觀念。
一是加強職工安全培訓
安全生產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人身安全是職工最大的切身利益。在新職工安全培訓方面,不能走過場,未經安全教育和培訓后不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二是職工要識別所在崗位存在的危害源
不同的崗位發生的事故類型是不同的,因而職工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要有明確的危害識別觀念。不同的崗位也應該有不同的安全生產防護措施,在危害識別上千萬不能吃“大鍋飯”。
三是確立全局“安全鏈”。
一般來說,職工“不傷害自己”比較容易做到,因為人人都有對危險的防護本能。“不傷害別人”也好理解,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對別人的一種保護。但“不被別人傷害”卻不容易做到,因為這種“傷害”很大程度上是自己不能預料和防護的。井下各生產環節環環相扣,每個職工都是這個“鏈條”上的一環,無論哪一環松動都將影響到下一個環節,因此合理安排有機結合,切實做好“不被別人傷害”工作。
四是要有充分、快捷、有效的緊急預案
有“預”則“安”,有“預”則忙而不亂。因此,我們要學習事故預案,針對各個生產區域和施工項目、各類生產裝置、各個生產環節都應按個案編制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從某種意義上說,緊急預案就是一套爭取時間的救命方案,也是預防事故的一個方面。
如果我們都能兢兢業業,嚴格按操作規程辦事,“三不傷害”就一定能實現。
堅持安全第一,堅定不移實現安全生產。堅定“一切工作看安全”的思想不動搖,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質量第二、生產第三”的安全工作方針,切實做到“先安全后生產、不安全堅決不生產”。嚴格執行現場安全會“手指口述”工作法,從源頭克服“三乎三慣”思想,規范職工作業行為。區隊班組要持之以恒地抓好應知應會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職工自主保安能力。 “三位一體”現場安全管理,強化業務保安和互保聯保責任,突出抓好工作面安裝撤除、輔助運輸等重點環節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廣大干部帶頭查思想、查作風、查紀律;帶頭搞好質量標準化建設;帶頭反“三違”,查隱患,抓整改;帶頭遵章作業、按章操作,爭做安全放心人。規范各種安全行為,堅決消滅安全生產中“三違”行為和“三乎三慣”現象。
三、在環節與細節方面
抓好生產過程中的環節與細節,天下難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細節決定成敗。“時時有標準、處處有標準、人人有標準” 標準和規范,就是對細節的量化,是重視細節、完善細節的最高表現。現場細節管理上要做到 “三嚴、四細” 。
三嚴即:一是做到作業嚴標準。高標準、嚴要求,只有標準高要求嚴才能保安全促生產,不論現場條件如何困難,對標準質量決不能降低,從打眼、裝藥、推移輸送機、支設單體支柱、回撤單體支柱、牽移轉載機、皮帶機尾、爆破、運煤、支設臨時支柱等,每一個環節都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力求精益求精,確保施工質量達標。嚴格要求,按章作業,積極主動地在艱苦的環境里創造最佳工作空間,確保工程質量,杜絕各類事故發生。
二是堅持嚴小事。“安全質量管理無小事”、“小隱患大問題”的思想時時扎根在心里,落到實處,在現場哪怕缺一塊木楔、一棵柱子、一個螺絲都要認真整改落實。抓現場管理要注重精細化,不僅要有深度,還要有寬度。每天一進入工作面和上一班班長交接班時,了解上班安全隱患后,仔細觀察其它安全狀況,從支護運輸、機電設備、安全設施再結合本班的生產環節等,提前采取措施,把事故處理在萌芽狀態之中,給本組和下班創造好條件,確保安全生產無隱患。
三是嚴領導。對待安全生產管理突出體現 “嚴”字當頭抓安全,堅持“十必須十堅持”和“四不放過”的原則,安全面前人人平等。在作業中,時刻觀察工友的一舉一動,只要發現違章行為,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原因都做到了及時制止。深刻體會到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時刻保證自己和小組成員在作業中按章指揮,腳踏實地,按程序、按步驟作業。
“四細”即:一是布置工作上細。現場安排工作,針對薄弱地點、人物、環節,安排到人,勤動腦、動嘴、動手、動腿、盯點、盯人、盯流程,多思考分析,及時發現和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讓每名職工除明白生產目標外,更要了解本崗位的安全重點和可能出現的隱患,做到心中有數。堅持定期召開班組會,圍繞本組生產任務、工程質量、規章制度、安全重點進行專題討論,形成共識。
二是檢查工作上細。為了避免事故的發生,對安排的工作及各崗位責任落實情況做多次檢查,將考核指標量化到人,職責到人,獎罰到人,比如:從打眼、裝藥、眼距、眼深和封泥質量,檢查支護、安線移溜等無論哪一環節,都及時檢查,不合格工程必須嚴格整改,確保職工在現場知標準、明規程、懂技術、會操作、無失誤,能預知危險,有預防措施,達到檢查督促的目的。
三是處理問題上細。每當進入一個新的工作地點或者發現新的問題。在吃透工作面地質條件的前提下,反復聽取職工意見,特別是遇到過斷層和頂板、底板條件變化大的特殊情況,總是反復研究,直到拿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以便正確處理。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認真細致的進行處理,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配合職工落實整改,確保安全生產。
四是制定措施上細。比如安排支設支柱,要看支柱是否迎山有力,柱距、排距是否達到標準;支柱是否達到初撐力要求、是否下打到實底上接實頂,是否有防倒措施等等。
安全是始終貫穿于整個生產過程的一條主線,只有把這條線抓好抓牢,我們的一切工作才能得心應手,我們的生產才能搞上去,我們的各項任務才能順利完成,我們的效益也會隨之而來。因此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安全職責,確保安全生產。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別讓“春困”誤安全
下一篇:班后安全小結不應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