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應急與人防知識》將告訴我們,雖然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災害威脅,但如果掌握了安全應急的知識與技能就有可能預防傷害發生,或在危險甚至災難來臨時,減輕傷害程度,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得到保護。你的家人和朋友也可能由于你的幫助得到救助。《安全應急與人防知識》要教會大家生活必需的安全應急知識技能,當突發災害來臨時,使我們大家有能力保護自己、幫助別人。
一、 生活中存在著各種災害威脅
(一)災害發生不可避免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既是著名的古都又是現代化的國際城市。但北京地處高地震烈度地區,水資源短缺,受多種氣象災害影響大;城鄉發展不平衡,存在著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的自然和社會因素。事實上,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不可避免。交通事故和各種生產性事故也有可能造成大的災害。自然界中某些傳染性疾病還沒有被人類認識和控制。恐怖爆炸等影響社會的安全事件也會發生。世界局勢動蕩,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
交通事故具有局部性,每次事故傷害的人不多,但經常發生;破壞性地震發生次數少,一旦發生,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大。只有對各種災害事故都有所準備,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傷亡。
(二)城市現代化程度越高,災害損失越大
我們居住的城市越來越大,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城市的供電、供水、交通、通信等城市基礎設施之間相互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一種災害的發生可能會導致多種災害出現,加上城市中建筑與人口高度密集,更加大了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政策的損失,人員的傷害程度也會增加。
每個人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險或事故災害,所以都有必要學習一些自救互救的知識,掌握在災害來臨之時的應急與防護技能。一旦發生災難事故就有可能避免或減少傷害,增加生存機會。
(三)突發災害要求人人具有安全應急能力
災害事故是突然發生的,能對多數人政策生命危害或財產損失、或引起社會秩序混亂,需要政府馬上處理的事件。但是各種類型的突發事件從發生到政府派出專門的救助人員趕到現場,總需要一定的時間。
災害事故無論大小,一般情況下,發生事故的第一時間都沒有專業的救助人員在場,只能靠自己。如發生摔傷后,簡單的包扎止血,就有可能使自己堅持到醫生來救護;在人多擁擠時,快速找到安全通道就能防止踩踏傷害;發生食物中毒后,會快速催吐就能減少毒素的吸入,減輕中毒癥狀。只有快速采取行動才有可能減少傷害。
二、個人的安全應急能力是政府防災減災的基礎
(一)政府建立了許多專業部門監督和管理災害
我國處在一個自然災害相對頻繁發生的地區,近年來,北京市政府在經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各種事故也有所增多的情況下,在防災減災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了防止突發災害應急預案40多種,建立了許多專門的機構進行各種災害信息的監測管理。
國家通過制定防止突發事件總體預案的方法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預防和減少突發各公共事件及其政策的傷害,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和社會穩定。我們要了解政府有關政府有關防災減災的措施,愛護城市的基礎設施,遵守政府關于保障群眾生命才站安全的各種規定。遇到災害,能按政府制定的預案中要求積極行動,保證政府的防災減災措施在關鍵時候起到應有的作用。個人應急能力的強弱是政府應急預案制定和實施效果好壞的基礎。
(二)學習安全應急知識與技能是法律規定的義務和職責
正是由于突發性的、涉及社會公共安全的事件不可避免,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危害,要“以人為本”、居安思危、預防為主。國家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安全應急部門的職責,也規范了每一個人在安全應急方面的義務和職責,制定了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學習安全應急與防護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既獲得法律的保護又履行自己在安全方面的義務。
每一個人都要提高安全意識,學會一些相應的防護知識與技能,能在應急條件下保護自己的安全,并盡可能地幫助他人。自覺愛護國家的各種應急安全防護設施。會用但不亂用報警電話,不占用政府的災害應急與防空電臺頻道。遵守政府關于安全應急的各種規定。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下一篇:安全工作只有更好沒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