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事故發(fā)生時間:1990年8月5日10時30分
上海寶山冶金材料加工廠(地址:吳淞口外長興島解放圩橋東南省)冶煉車間,對一臺單梁橋式起重機進行檢修。為將單梁橋式起重機吊卸至地面,其吊卸方案是,用車間北頭的卷揚機把單梁起重機升高,吊離軌道,再落至地面。再用五噸雙梁橋式起重機將其吊起,由北向南移動15米。當單梁起重機由雙梁橋式起重機吊起距地面1.5米高度時,由于下面的集裝箱墊木擺放位置不正,致使未能吊放下來。在十時三十分,廠長陸亞忠在碼送送客回廠,因關心起吊單梁起重機一事,故直接跑到車間現(xiàn)場,當看到墊木不正,就急于想把墊木移正,正當陸亞忠、卡金祥、龔惠彬在單梁起重機下面移動墊木時,單梁起重機卻突然墜落,將三壓在下面。事故發(fā)生后,本廠的其余職工馬上把陸亞忠等三人送往長興衛(wèi)生院進行及時搶救。區(qū)政府向駐滬海軍求援,要求速派快艇前往長興急送傷員去滬醫(yī)院搶救,再一方面通知客輪船暫緩開航,做好應急準備。在十二時,由于快艇未到,便將傷員送上滬航七號輪,當開航二十分鐘后,海軍東交62號快艇,頂著六級大風和薄霧趕來,在江面上把三位傷員轉(zhuǎn)移到快艇上,比滬航7號輪提前三十分鐘到達吳淞海軍十號碼頭,由副鄉(xiāng)長姚伯祥等將陸亞忠送至吳淞中心醫(yī)院。由工業(yè)公司經(jīng)理宋小仁等將卡金祥、龔惠彬等至長海醫(yī)院。終因陸亞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其余兩個搶救脫離危險受重傷。該事故直接經(jīng)濟損失5萬元。
事故原因提要
起吊捆綁單梁橋式起重機的鋼絲繩其捆綁位置不當,使鋼絲繩恰于起重機上的16號槽鋼銳角接觸,且其接觸處又未加保護鋼絲繩襯墊,致使在起吊時槽鋼銳有邊將鋼絲繩切斷;受害者違章在吊重下冒險作業(yè),導致傷亡事故發(fā)生。
案例二:
事故發(fā)生時間:1993年2月5日14時40分
沈陽軋鋼總廠(地址:沈陽市鐵西區(qū)興工街)小型車間甲班掛吊工宋國勝在車間矯直工段,用兩根直徑15.5毫米,長3.8米的鋼絲繩吊索吊掛兩捆已整齊碼好的角鋼。角鋼重6.6噸,其規(guī)格為7.5×7.5×7毫米。當?shù)跛鲯烊藰蚴狡鹬貦C吊鉤內(nèi),起重機司機王麗盾到宋的起升手勢后,便將吊鉤徐徐起升,當?shù)跷锲鹕?米左右高度時,待吊物平穩(wěn)后,便用2檔速度邊鳴警鈴,邊運行,由西向東準備將吊物放在入庫的礦車上,當運行5米左右時,結(jié)果兩根鋼絲繩吊索卻突然斷裂,致使角鋼墜落。其中一捆砸在成品包裝工趙廣清的腿上,另一捆砸在趙的頭部。將趙及時送往醫(yī)院搶救,終因趙的傷勢嚴重搶救無效死亡。該事故直接經(jīng)濟損失1.8萬元。
事故原因提要
事故現(xiàn)場照片見上圖。用鋼絲繩吊索捆綁角鋼時,未執(zhí)行安全規(guī)定,沒在鋼絲繩與角鋼接觸處加保護鋼絲繩的襯墊,在起吊后,致使銳利的飛邊銳角將鋼絲繩切斷,導致吊重墜落;起重機司機違章操作,吊載荷在人員上空通過,導致事故發(fā)生。
上一篇:施工方法不當 伸臂下沉傷人
下一篇:載荷從吊具中脫出造成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