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體現為人類群體生活及生產中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合,這一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就是人類在從事生產及生產活動中的“安全第一”。
目前安全管理雖經歷了5次較大波折,但從全國安全情況看,事故仍處于高發期,同時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對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安全管理又滯后于經濟發展,其原因為未能建立起一種科學的安全文化氛圍,或者說科學的行業安全文化氛圍。
1.電力生產企業職工安全文化的現狀
在對10個大型發供電企業安全管理的調查中發現職工的安全意識不強,如要求每個職工寫“三不傷害”保證書,有4個企業根本未組織職工寫個人保證書,而在其余6個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職工寫的個人保證書又文不對題,有的寫如何保證企業經濟效益,有的寫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抽查結果表明僅有20%的職工從“三不傷害”的三個方面寫出了本專業(工種)應采取的措施。從上述例子來看,是否可以說在我們的企業中大約有12%的生產人員安全意識較強呢?問題的原因是大部分職工的自我防護價值觀念淡薄,自我約束機制遠未形成。同樣以10個大型企業為例,對在生產現場作業必須戴安全帽的調查中發現,即使執行情況最好的某一企業,在大修現場也有一位制造廠技術人員未戴安全帽。在調查安全帶的使用中,發現一些企業未按規定用拉力試驗器定期做試驗,有的企業甚至沒有配備拉力試驗器。一個自稱執行最好的企業(臺帳、標簽齊全),其拉力試驗臺帳上寫著125kg/cm2(應為225kg/cm2)。在與部分職工特別是起重工座談時了解到,他們的做法大部分只是對安全帶進行外觀檢查。一位廠長告訴我們,有一名職工登高作業,雖系有安全帶,但登高后安全帶未繞在牢固的物件上就將鉤直接掛在自己身上,幸好被人發現,才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有些職工冒險作業被發現后只是怕罰款,而對自身的傷害往往抱有僥幸心理,這種心理有兩個原因:其一,盡管知道這樣做違反規定但并未意識到這是危險的;其二,也意識到這是危險的,但在主觀上認為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的發生。我們大都有這樣的感受,行人在過馬路與汽車搶道時,認為汽車應讓行人,汽車不敢壓行人,而當我們坐在汽車上遇此情況時又認為行人應讓汽車。這種觀念上的非自我約束也是導致事故的主要原因。這說明兩方面問題:其一是制定制度的重要性,其二是遵守制度的重要性。在保障制度的執行方面國外已有很好的先例,他們的企業發生人員傷亡事故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破產,而我國的現狀如何呢?我國將人身死亡規定為一個千分率,在未超過這個千分率時將是合格的企業,即使超過,又會用各種非法干擾使責任者逍遙法外,由企業承擔經濟責任。這就難怪我國的事故一直居高不下了。
2.行業安全文化建設的現狀
行業安全行為規范化是當前安全管理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規范化。我們企業的規章制度可以說很多,除了一部分規程制度外,大部分是以文件形式或某些領導人的講話為指導,這在執行中形成了很大的被動性。如在檢查職工對某些規定、文件的學習情況中發現,雖大多數在臺帳中記錄了這些規定的名稱,但問及具體內容卻不知曉。一個班組的臺帳內抄寫了某規定中的一段話,當問到這段話摘自哪個規定時競然講不出來。內容多而不具體使職工很難記住,更難執行。
企業是行業的組成部分,是安全生產的實施者,企業在保障安全生產中創造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但只停留在經驗的交流上,得不到及時的總結、升華,未能形成行業的規范化安全行為,加之安全管理者的素質參差不齊,使得在執行規定中有很大的主觀性或隨意性。
企業安全行為的隨意性,主要表現之一是對違章違紀職工處罰不統一,不連續。企業行為應有一定的強制性和權威性,這種行為應是一貫的、一致的,是企業群體都應遵守的規范準則,任何個人、集體都不應破壞它,自覺遵守企業安全行為規范是每個職工應盡的義務。
3.國家安全文化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法制建設不斷充實和完善,民法、刑法、經濟法等都對安全生產作了規定,要求各級領導樹立法制觀念,力戒官僚主義,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機制,真正使企業構筑起一道從領導、安全監察機構到車間(工地)、班組和個人分兵把口、人人警惕的安全生產銅墻鐵壁,建立一套科學的法制化的管理體系。目前,在一些管理體系中,由于法制觀念差,在貫徹《電業生產事故調查規程》、《電業安全工作規程》中顯得軟弱無力,對有關條文規定的認識有主觀隨意性,以致因人而異,對同一類型的事故做出不同處理結果。所以,在安全管理中樹立法制觀念已成為當務之急。深入研究安全管理的法制問題,樹立法制觀念,盡快出臺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對安全監察工作的開展和保護國家財產以及廣大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4.群體文化素質和個人價值觀念制約了安全文化建設
文化滲透在人類群體活動的一切領域,其中也包括在安全文化之中,它是以一種觀念的力量在影響著人的一切生活及生產活動,電力行業的文化素質較之其他行業是比較高的,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人員占職工總人數的60%~90%,在這樣的企業中理應建立起一支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科學的思維方式和高尚行為取向的現代人隊伍,然而在當前遠未能實現上述目標。其一,社會的大氣候遠未達到高度文明的程度。在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精神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反習慣性違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們付出更大的努力;其二,是個人價值觀念問題。保護自己安全與健康是每個公民的權利,職工有權要求企業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然而有多少工人知道用法律并敢于用法律來保護自身的權利呢?另一方面,職工自己就違章冒險作業,這又把自身價值放在什么樣的位置呢?
5.管理上的多層次不利于安全文化建設
電力行業要求持證上崗,但特種工卻要勞動部門發證。有些特種工,企業自己培訓幾個月就可工作,而勞動部門并非在天天辦班發證,因此,有些工人尚未拿到上崗證,但因工作需要,已上崗工作。安全文化建設就是要人們的行為符合一定的行為準則,這種不規范的行為實際與安全文化建設背道而馳。
6.安全文化建設
安全文化是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每一個人都不同程度地熏陶有一定的安全文化素質。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和現代企業生產的需要,這就必須進行系統的安全文化建設。
6.1國家安全文化建設
進行國家安全文化建設也就是進行基礎安全文化建設。基礎安全文化建設是國家基礎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屬于國家文化教育建設的范疇。基礎安全文化建設決定著一個國家整體的安全文化水平,它既體現為城鄉居民的安全素質,又是行業安全文化的基礎。如果沒有基礎安全文化的支持,建立行業安全文化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基礎安全文化建設是國家整體安全文化建設的關鍵。
6.2行業安全文化建設
6.2.1目前企業對新職工雖然都進行三級安全教育,但這是不夠的,也很不規范。首先應在他上學期間就接受安全文化教育,也就是說在大學和各種專科學校中設置各類專門安全技術專業,在各專業教學計劃中開設專業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課程,使未來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或管理干部都掌握安全技術知識和具備一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能力。在技工學校及工廠的技術工人培訓教育中,設置安全技術理論課程和安全操作模擬訓練及實際訓練課程,使每名作業人員都具備必要的專業安全知識和安全操作技術。在這個基礎上,結合企業生產的實際,再對他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就能使他們具有適應企業生產必要的安全素質。
6.2.2企業必須有上下一致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企業決策層必須建立起對安全承諾的使命和確保安全信念,領導者把自己的現代安全價值觀和高水平的安全文化通過言傳身教去影響每一個職工,就能最有效地加快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速度。
6.3法制安全文化建設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我國的法律和企業的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在不斷地充實和完善,建立一套科學的、法制化的安全管理體系是對管理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6.3.1《安全法》應盡早出臺,使得安全管理人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避免由于法制觀念差,而造成工作中對有關規定認識上的個人主觀性。
6.3.2要使企業的安全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企業的安全工作者應了解和掌握一些法學理論的基本知識,還應樹立安全監察工作的權威性和執法的程序性。
上一篇: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的評價因素
下一篇:牢樹企業安全理念提升安全文化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