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社會整體承擔的費用要素
社會整體承擔的事故損失費用,指因事故造成的社會上所有資源的損失。但社會總費用并不是個人、企業、中間團體承擔的費用的簡單相加,而是代表了更為復雜的綜合因素。特別應當提到的是:
。1) 費用的轉移
企業通過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把事故費用轉移給其產品或服務的消費者,而落在受傷害工人身上的那一部分費用又由社會通過中間團體給予補償。
。2) 事故會使國民生產受到損失
社會整體承擔的費用包括:
、 受傷害者及其家庭的損失(因為他們是社會的成員,是目前和未來的生產要素或納稅人);
、 企業的損失(因為企業把損失轉嫁給消費者);
③ 企業的財產損失(因為財產是社會的財富和生產要素);
、 醫療費用(因為這是一種本可用在別處的資源);
⑤ 中間機構和有關機構的管理費用(這是社會的資源);
⑥ 國民生產的損失(因為如果不發生事故就不會造成這種損失)。
應當說明:
① 上述費用指的是事故發生后的損失,不包括預防費用;
、 政府主管機構調查事故的費用可以歸為事故后的費用;但如不好區分該機構哪些費用屬于預防費用,哪些費用屬于治療、恢復、補償方面的費用,可以都歸為預防費用;
、 企業損失中的利潤損失不是社會費用,因為某一企業損失的利潤會被其他企業賺得;
、 國家社會保障津貼、法定疾病支付及損失的稅收不得社會整體的費用。
6.2 社會整體費用的估算
考慮到:
(1) 社會整體費用要素④已包含在要素②中;
。2) 費用要素③是企業間接費用中的內容;
(3) 對企業間接費用的估算,在全社會范圍,通常沒有足夠的數據,只得借助于非保險費用與保險費用的比值。當取較大的值缺乏充足的理由時,一般可取一個謹慎的最小值--1,社會整體承擔的事故發生后的損失費用是以下4項的和:
、 企業直接經濟損失費用(醫療費和缺工津貼)的2倍;
、 個人-受傷害者及其家庭擔負的損失費用;
③ 國民生產的損失;
④ 中間團體(用于治療、恢復、補償)的管理費用。
下面說明這四項的估算方法:
。1) 企業直接經濟損失費用
在工傷保險制度健全的國家里,從保險機構的帳目可以總計求得。
否則,醫療費一項可從企業的帳目中求得;對于缺工津貼,可將傷病程度分為幾類,將每種程度的案例數、平元旦每例缺工時間、平均每例單位時間的缺工期工資相乘,再將各程度的總費用相加。
在估算中,可能要做一些假設,例如,缺工者缺工期工資占原收入的平均比例;缺工少于1天的,無收入損失,等等。此外,其他需要考慮的可能因素還有行業和性別的差別。
對于被迫退出勞動力隊伍的人,可以采取類似的辦法,但需確定平均退出的年齡,即平均損失的工作年限。
對于死亡者,需確定平均待遇和平均損失工作年限。
(2) 個人擔負的費用
在不考慮固定費用和主觀費用的情況下,主要是確定工作期收入與缺工、退工期收入的差和死亡者生前身后其遺屬所得到的贍養費的差。
在確定各種情況下的平均工作期收入時,須區別不同職業、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情況,對每種情況要考慮男女的比例,對地區、行業兩因素還要考慮手工勞動和非手工勞動的差別。要分別確定缺工期得到全工資、部分工資、社會保障津貼(長期和短期失能津貼)、什么也得不到等不同情況的平均缺工收入。并且要估算這幾種不同情況下的損失工作日數。
對于被迫退出勞動力隊伍者,需分行業、職業分別確定單位時間平均津貼、平均損失工作年限和人數。注意將未來的收入損失費用折為純現值并確定當年的損失值。
對于死亡的情況,要確定被贍養人在死者生前依賴死者的純收入的百分數、死者身后得到的津貼額、死者平均損失工作年限,同時還要考慮一次性支出的情況。
對于額外的支出,要做出相應的合理假設。例如,關于額外購買藥物,要假設針對的范圍(傷病程度)、增加的處方量、平均每個處方的費用。關于去就醫的交通費用,要假設針對的人數比例、每次門診來回(或看望住院病人來回)的平均費用、平均每人的次數。關于增加了的家庭消費,要假設針對的人數比例、消費增加的百分數。
關于主觀費用,前面已介紹了各種傷病程度的單位價值的求法,需要強調的是,要根據本國的國情選擇確定單位價值的方法;相應的案例數要通過調查來確定。
當上述各種情況下的各種參數確定后,剩下的就是進行相應的乘和加的計算。凡涉及未來費用時要換算成純現值,并考慮收入逐年增加的因素。
。3) 國民生產的損失
國民生產的損失,是因事故造成的缺工、退工而造成的,可用下述兩種方法之一來計算。
、 公式法:某期間內因缺工、退工造成的國民生產的損失相當于下式結果所代表的人數的生產量:
式中,N′為缺工超過1天的案例數;D為平均每例缺工天數;j為考察期平均每人工作天數。
為確定N′、D、j的合理數據,需要抽樣調查、分析并依靠統計數據。
、 平均報酬法:根據報酬遞減法則和邊際成本理論,缺工造成的產量損失相當于缺工者缺工前的工作報酬(全額工資加獎金)。
因此,在國家級進行這方面的估算時,是用缺工或退工前的平均報酬乘以缺工或退工的時間。對于退出勞動力隊伍的非傷害案例,需要確定平均退出年齡,以此確定平均損失工作年限。對于死亡情況,需要確定平均死亡年齡,以此確定平均損失工作年限。例如,英國于1995~1996年財政年度的退出者的平均損失工作年限,對于死和非死兩種情況,分別是21個和12個工作年。
在確定平均報酬的時候,可能需要像在(2)中所述的那樣,考慮職業、地區、行業、性別、手工或非手工勞動的不同情況。
。4) 中間機構的管理費用
保險機構、政府權力機構等中間機構與職業傷害治療、康復、賠償活動有關的管理費用可以從它們的帳目上查到。
估算出的總費用,通常要與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總值相比較,以反映對國家經濟的影響。
6.3 復習要點
。1) 社會整體承擔事故經濟損失的費用要素有哪些?
(2) 社會整體承擔事故經濟損失費用的估算有哪些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