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引 言
長期以來,人們至少在兩種意義上,不知不覺地進行著風險評估的活動。首先,每個人一天中都多次地就自己在特定情況下的行為所能造成的不期望的后果的相對概率進行分析。例如,在橫過馬路時,是根據(jù)交通信號,還是視當時的交通狀況來行動。在作這種判斷時,人們既要評估受傷的可能性,也要考慮它的嚴重性。另一種意義上的風險評估是基于法律對雇主的要求,判斷在特定的情況下,應采取什么樣的合理的預防性措施。在此過程中,人們要對風險的程度及隨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一系列后果,消除或減少風險的工作量和成本作出全面的考慮后進行決斷。
上述傳統(tǒng)意義上的評估和現(xiàn)在由框架指令所反映的歐洲法律要求的風險評估的不同之處,在于雇主要記錄這些評估的主要結果。同時,基于這些結果的信息要向雇員傳遞。
首次正式的評估報告完成后,要經(jīng)常更新,在必要時,要用演習作為強制性的檢查手段,從而發(fā)現(xiàn)那些作業(yè)場所傳統(tǒng)的安全性方面經(jīng)不起檢查和考驗的地方。
風險評估使得控制措施得以配置。人們需要有關于風險的重要性的概念和盡量地了解這些風險種類及內(nèi)容,從而使人們能夠就風險控制作出決策,而這種決策應當是可行的又是合算的。
3.2 風險評估的類型
風險評估有兩大類,它們之間并不互相排斥。一類是把已知的風險的信息應用到所考慮的環(huán)境中去,從而計算出目標概率,這是一種定量的風險評估。第二類風除評估是一種主觀分析,這是一種以風險的綜合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的個人判斷,是一種定性的分析。除了對特別的高風險案例外,公眾所關心的是哪里而會發(fā)生事故,事故有多大多嚴重,在回答這些問題時,用定性風險評估較為簡單,也較為適合。法律所要求的也是這一類評估,除非有理由要求使用更加嚴格的方法。
雖然危害、風險存在于不同的物理領域或者作業(yè)場所,一個可以覆蓋它們的基本標準的通用的風險評估,還是可以作出的。這就是所謂的"通用"的或者"模式化"的評估,而且應當包括在安全政策的文件中。有時,出于特別的情況或者特殊的理由,當未能給出足夠詳細的評估時,這些情況要在安全政策中有所說明來引起注意,以便采取進一步的行動。也有另一種情況,這時與特定情況相聯(lián)系的特定危害要求,每一次都要進行特殊的評估。例如,拆除、裝配鋼結構及拆除石棉等。
3.3 危害評估
所需要確認的危害,總是和機器、設備、工具、工藝過程、任務以及工廠及作業(yè)的物理屬性等相關聯(lián)的。對危害的評估,是從對危害有了解的各個方面,例如,保險公司、專業(yè)社團、政府機構、制造廠商、顧問公司、工會及過去的內(nèi)部、外部的檢查報告、事故報告、標準等方面進行全面收集信息而做出的評估結果。
有一些危害不是一下子就能識別的。有一些方法可以用來幫助開展這種工作。這些方法包括了歸納分析,用于預測失效,而失效模型和效果分析(FMEA)就是其中的一種。作業(yè)安全分析(JSA)是另外一種。在歸納分析方法中,假設失效已經(jīng)發(fā)生,然后用邏輯圖的方法來分析其發(fā)生的原因。這種方法很費時間,所以費用也很昂貴,但是,它分析得相當仔細。MORT(管理監(jiān)察和事故樹)分析則是一種不難使用的方法。
3.4 根據(jù)風險對危害排序
在很多情況下,需要對要采取控制行動的危害,列出一個優(yōu)先順序表。對這些危害進行排序的方法,有的很簡單,有的相當復雜。對于要控制的危害進行排隊的基礎,是"最壞的排在最前"。
下面的例子,給出了一個決定風險的相對重要性的簡單方法。這個方法考慮了后果(嚴重性),也考慮了事件發(fā)生的概率。計算事件的后果比事件發(fā)生的概率要容易,因為對有些危害,很難找到數(shù)據(jù)。從經(jīng)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在計算中也可以使用。因此,就有可能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進行排隊的計算,即風險=嚴重性×概率。這種計算可以用任何數(shù)值來進行,只要它們具有一致性。最簡單的辦法是用一種16點的比例賦值:嚴重度分級賦值及危害的概率分級賦值。
這些分類還可以進一步改進,而所謂"時間"也是可以有明確的定義,同時還可以做更細的分級,這時數(shù)字就會加大。有一些組織增加了分類的數(shù)目,把暴露在危害中的人數(shù)、暴露的時間等都可以考慮在內(nèi)。然而,定義越精確,為進行精確的預測,所要的數(shù)據(jù)也越多。另外,要注意的是,這種類型的排列方法也存在其自身的問題,這也需要使用者的注意。其中的一個問題是長期的健康風險,因為缺少足夠的數(shù)據(jù)而可能得不到應有評估。另一個問題是,低嚴重度高頻率的風險的數(shù)值可能與高嚴重度低頻率的風險相同。這要在引用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和評估時,考慮專家的意見來處理。
3.5 決 策
完成這一過程,要有關于危害的替換方案的信息及控制風險的方法的信息。培訓,對設備、工廠等的替換的可能性,改進的可能性及解決方案的成本也都是影響決策的因素。決策中,還會正式地或非正式地采用費效分析。
費效分析要知道建議中的改進方案的成本。這又包括了降低風險的成本、消防危害的成本,及其他各項開支。對于回報時間的計算也是需要的。對于所要采取的行動的決策。往往是基于在一個3~5年的期間內(nèi)所能得到的安全健康的改進相聯(lián)系的。使用這些技術將會指導組織的資源流向其最需要的地方。
3.6 引進整改及預防的措施
歐共體所倡導的原則是由一個不斷改善、稱為漸進式風險降低的概念來得到落實。在這個概念中,鼓勵年復一年地降低風險。
要注意的是,有些整改措施比另一些要好,有一些整改措施作為風險控制措施來講,確定不太有效。用安全措施的排隊,可以看出各種措施的有效性:
(1) 消除危害(例如使用替代方法,改進設計,改變工藝);
(2) 取代(例如用危害較小的化學品取代原來的化學品);
(3) 使用屏障隔離(把危害從工人附近移開,放入盒子內(nèi));
(4) 分離(讓工人離開危險處,集中到一個封閉的屋子中);
(5) 使用工作步驟限制暴露時間,淡化暴露物濃度,采用工作安全系統(tǒng),依靠人的反應;
(6) 使用預警系統(tǒng)信號,指示性標識,依靠人的反應;
(7) 使用個體防護裝置依靠人的反應,只有在其他方法無法采用時,才能作為措施使用,PPE是最后的手段。
3.7 監(jiān) 測
3.7.1 風險評估與復查
必須要對風險評估進行復查,以保證其實用性,特別是有報告表明其不再實用的情況下,更需要復查。要隨時記住,當條件變化時或者碰到新的情況時,風險自身也會變化,就需要對風險評估進行更新。通過檢查而開展的其他監(jiān)視活動也為風險評估提供信息,如空氣質(zhì)量監(jiān)測、健康監(jiān)測等。
3.7.2 健康監(jiān)測
通過風險評估,將會指出在什么情況下,要開展健康監(jiān)測工作。這種監(jiān)測,現(xiàn)在已經(jīng)超出了僅對暴露于危害物質(zhì)的健康問題的范圍。通常在能夠發(fā)現(xiàn)與工作相關的疾病及健康問題時,就有必要作這種監(jiān)測。現(xiàn)在已有有效的方法來進行這種識別。
3.7.3 向有關人員提供信息
合作及信息共享非常重要。沒有危害及風險的信息,不會有充分的控制措施。風險評估能構成這種信息的基礎。這種信息的交換,有時可以是根據(jù)法律的要求或者合同的形式通過正式的途徑來進行的。這些信息包括環(huán)境安全健康的測量結果、應急方案的實施等。
3.8 復習要點
(1) 兩類風險評估及其計算方法
① 定性及定量;
② 風險=嚴重性×概率。
(2) 風險評估的5項內(nèi)容
① 危害的詳情;
② 應用的標準;
③ 風險評估;
④ 預防措施;
檢查日期一反饋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