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引 言
以安全衛生為目的而開展的檢查,往往因為與挑毛病聯系在一起,而有負面含義。一種基于尋找事實之上的正確方法,可能會產生較好的效果,容易得到參與各方的合作。有一些專家認為,用"保障"來描述這項活動可能會更好,因為存在著保證系統正常(安全)地工作的需求。為使檢查有效,這種活動需在監測當前的情況并與企業、地方及國家的標準相比較,然后再找出改進的方法。
12.2 安全檢查的任務及類型
12.2.1 安全檢查的任務
安全衛生檢查技術和主要任務是找出危險,指出消除或控制的方法,因此,安全檢查后,有兩點要求:
。1) 指明危險的狀態進行糾正;
。2) 改進操作和條件。
12.2.2 檢查的類型
安全衛生檢查是預防事故、發現隱患、指導整改的實用方法,采用的方式、方法很多,常用的檢查類型可分6類:
。1) 法定檢查:遵循安全衛生法則的要求進行的檢查;
。2) 外部檢查:由執法、保險、咨詢單位開展;
(3) 行政檢查:上級管理人員巡視;
。4) 例行檢查:由主管在適當的時間內按計劃開展;
。5) 投產檢查:對新的或重新調試的設備檢查;
。6) 連續檢查:由工人及主管進行,可以是正式的、預先計劃的或者非正式的。
開展任何一種檢查,都要有關于工廠及設施的知識,關于所應用的法規、規程及標準的實際實用方而后的知識。檢查之后,要保證所有有關的問題都給予考慮并且采用一個相應的報告系統。這樣使得必要的糾正行動得以采取,檢查的結果能夠在管理上體現出來。
12.3 檢查的原則
在任何檢查開始之前,要對下面重要問題作出規定。這些規定,對于檢查的質量及檢查能否達到其目的,有極其重要的影響。這些問題是:
。1) 哪些事項需要檢查?
有一些內容來自檢查項目清單,這種專門為檢查設計的表格是有用處的,檢查表提醒執行檢查工作的人員有關需要檢查的主要事項并且作為記錄保存。
在表上再加上時間、評述及簽名,這份表格就可作為一份期保存的記錄。
(2) 表中所列項目的哪些方面需要檢查?
由于應力、安裝、沖擊、振動、加熱、腐蝕、化學反應及使用不當等所造成的不安全的現象,有可能引起民危險的發生,不管工廠、設施及場所本身的情況如何,都應全部列入受檢的范圍。
。3) 什么樣的狀態需要檢查?
關于這個問題,最好要在檢查表上說明。如果沒有相應的技術標準,要用文字說明所要檢查的狀態,如有外露、斷裂、堵塞、擦傷、裂縫、生銹、腐蝕、丟失、脫落、振動等現象。
。4) 需要多長時間進行一次檢查?
在沒有法定要求或者標準、規范的指導情況下,這個問題將取決于失效的后果嚴重性,要注意所檢查的事項以某種形式主義失效而有造成傷害的可能性。另外,時間也取決于受檢事項可能出現不安全因素的快慢。關于失效的過程及后果的了解,對此會有幫助。
(5) 由誰來進行檢查?
每個工作人員都有責任對他所在的工作場所進行非正式的檢查。主管應為總的檢查做出計劃,并周期性地參加對作業場所中,前而說過的重要事項的檢查。工人代表也應當有檢查的權力,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應鼓勵他們參加。經理應該做周期性的檢查,在開展正式的依法檢查時,他們應在場。
12.4 檢查的技術
遵循下面的思路,將有助于改進檢查的技術:
。1) 必要的知識和經驗
對于執行檢查工作的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設備,具有必要的知識和經驗,對技術標準及法規要求有足夠的了解。他們還必須能完全遵守現場的規則,包括正確地穿戴及使用個體防護用具,做到以身作則。
(2) 制定并使用上述檢查表
檢查表用來確定要點并記錄結果,但必須與檢查的內容一致。
(3) 會記筆記
不能只靠記憶,因此,要求做筆記,然后,整理到檢查表中去,即使在檢查后,要有書面正式報告,在現場也要記錄。
(4) 善于查閱和應用存檔報告
在開始一個新的檢查之前,最好能夠閱讀一下過去所發現的問題。這種做法將有助于檢查那些過去的檢查評述是否已按要求采取了行動。
(5) 善于思索和提問
在檢查中,不僅要看,而且要問。"出現了情況應該怎么辦?"之類的問題,是最難回答的。在有關實際的操作方法及可能的改進意見方面,人們往往過低地估計了工人的意見價值。此外,在有關工作系統及方法方面,很難僅靠看來檢查,在這些方面的檢查,有賴于正確地向有關人員提問。
。6) 善于發現和跟蹤
在發現有丟失及損壞的物件時,要追查而不能只是記錄在表上。
(7) 隨時糾正危險
在檢查中凡碰到危險的情況并構成了對人員及財產的嚴重風險時,應隨時糾正而不要等到有書面報告后處理。
。8) 盡量做定量測試
在適當的地點,應對作業場所的狀態做定量測試。這些測試結果,可以作為今后檢查時進行比較的一個基礎。沒有定量的結果就難于管理。
。9) 隨時糾正不安全行為
在檢查過程中,對于不安全的行為要隨時記錄在案并進行糾正。如,不使用安全裝置、不使用個體防護用品及在禁煙區吸煙等。
。10) 檢查風險評估
在檢查過程中,對風險評估的核查應是其中的一部分內容。
12.5 復習要點
。1) 檢查的兩個目的
、 識別危害;
、 改進工作條件。
。2) 檢查的6個類型
、 法定檢查;
、 外部檢查;
③ 行政檢查;
、 例行檢查;
⑤ 投產(開工)檢查;
、 連續檢查。
。3) 10項有用的技術
、 具有必要的經驗及知識;
、 使用檢查表;
③ 做筆記;
、 首先閱讀以往的報告;
、 思索與提問;
⑥ 跟蹤問題;
、 隨時糾正危險情況;
、 有可能時,盡量做定量測試;
⑨ 糾正所看見的不安全行為;
、 檢查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