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洛駐成品油管道駐馬店輸油站編制《輸油站安全生產典型違章100條》深受啟發。就基層安全檢查而言,我經歷過多次了,但給人一種總是有一些說不出的感覺,隱隱約約缺點什么。
每次參加基層單位的HSE管理和體系文件檢查,從單位的各個層面看,如應急預案、安全管理、安全合同、安全協議、外來施工管理辦法、檢修和操作規程等多種制度、規定、規程和辦法等都內容齊全,明確清楚,具有一定管理力度。但與員工交談時,很少有人能把這些文件的名字說全,甚至對文件內容了解甚少。這就讓人感受到基層安全管理還存在“兩層皮”。造成“兩層皮”原因不難分析。一是基層的HSE管理和體系文件遠遠脫離實際,好看而不好用;二是HSE管理和體系文件沒有落實,只停留在口頭上,形式主義。
但是,我們分析發生事故原因大多數是“違章”。其主要原因:一是工作前沒有隨時進行風險識別,二是在關鍵的操作環節,疏忽大意。可以說,我們所做的每項工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那么如何進行風險識別?我認為就是要針對這項工作的操作者,每項施工或操作環節,從自身安全和保護他人安全的角度出發,查找可能發生的風險,引起每個人心理上的重視,從自身行為上進行規范。而不是機關管理人員在辦公室里胡思亂想,閉門造車。
眾所周知,事故多數發生在基層,違章又多數發生在操作崗。所以說,安全管理的最前沿在基層,事故往往來自最基層。那么基層不重視安全、員工不重視安全嗎?我不這樣認為,安全工作中存在習慣性違章、老毛病等現象,它不僅僅反映員工素質低,還說明上層、中層工作存在問題。我們常說,安全工作責任在領導、重點在基層、關鍵在崗位。如此看來,基層員工肩負著最高的安全責任。但在日常的生產安全管理工作中,往往管理崗制定規章制度多、下發文件多、檢查指導多、培訓說教多,而操作崗往往是聽得多做得少,體系文件多結合實際文件少,一般性的號召多、有針對性的行動少。
在這方面我感覺駐馬店輸油站編制《輸油站安全生產典型違章100條》做得非常好,他們將本單位過去發生的事故、未遂事故、生產事件和外單位發生的事故,結合日常行為違章、裝置違章、管理違章分別進行整理,自己動手編制《輸油站安全生產典型違章100條》。使基層員工對照自己的日常行為,很容易發現自己意識不到的習慣性違章,從而吸取教訓,杜絕違章行為。編制這樣的小冊子,使更完善、更實用,這種方法值得發揚,這也是基層安全所需要的。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安全管理抓兩頭促中間
下一篇:救命的安全帶